首页网

江西师范大学

介绍:

江西师范大学

http://www.jxnu.edu.cn(随时间推移、准确性敬请分辨)

江西师范大学主页。

江西师范大学,走进师大。收藏。

学术研究/江西师范大学

科研成果

2010年至2014年5月,学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全

国高校科研优秀成果奖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1项,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1项、重大专项课题1项,973计划前期预研项目1项,国家国际合作重大专项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9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2项,国家软科学项目3项,江西省重大科技专项1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招标课题2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落地计划项目8项,江西省高校哲社研究重大招标项目3项、重点项目4项。其中,“863”计划重点项目(以高校为牵头单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和专项经费超过500万元的国家国际合作重大项目均是全省高校“零”的突破。2013年学校科研项目立项总经费超过1亿元,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29项,在全国地方院校排名第3位;师范院校第7位,全国高校第27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62项,在全国师范院校排名第8位。

学校取得了以“五朵金花”——“糖、剂、布、膜、湖”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成果。学校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首倡单位。学校总投资1亿多元的“年产1500吨汽油抗爆剂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项目列入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计划,实现了学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大突破。2011年,学校5项发明专利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依托学校纳米纤维技术、由学科科研人员创办的江西先材纳米纤维科技有限公司年产2亿平方米聚酰亚胺纳米纤维电池隔膜产品生产基地在南昌高新区隆重奠基,项目总投资达6亿元,投产后年产值将在60亿元以上,是学校又一项高新技术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成功案例;大学科技园2011年成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2012年成为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13年获批全国师范院校第3个国家大学科技园

科研机构

截至2014年5月,学校有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国家体育总局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服务平台(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2个省“2011 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立项建设项目(1个实验室和2个工程研究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9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0个省级软件科学(高校工程、实验示范)技术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单糖化学合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功能有机小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科技服务平台(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江西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

江西省“2011 协同创新中心”:功能材料与精细化学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省重大生态安全问题监控协同创新中心

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平台立项建设项目:江西省高校先进功能材料高水平实验室、江西省高校精细化学品制备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高校物联网与智能计算高水平工程研究中心

省级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精细化工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光电子通信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性能计算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西省亚热带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鄱阳湖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绿色化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心理与认知科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化学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动漫创意与数字娱乐重点实验室

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分布计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无机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纳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西省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江西省计算机与信息技术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江西省化学工程与技术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江西省食品与生物技术产学研合作示范培育基地

江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江西师大无机膜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师大高性能计算重点实验室

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当代形态文艺学研究中心、红色资源开发与教育研究中心、区域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传统社会与江西现代化研究中心

学术资源

截止2013年7月,江西师范大学图书馆有馆藏纸质图书248万余册

(图书56万余种),中、外文期刊2280多种(现刊1657种);拥有CNKI、ScienceDirect、WebofScience、Wiley-Blackwell、SciFinderScholar等中外文数据库46个,电子图书100多万册;自建本校专家学者论文数据库、馆藏古籍书目数据库、江西师范大学博硕学位论文数据库、南昌大学时期藏书书目数据库、图书馆光盘ftp等6个特色数据库。

馆藏线装书达7.5万册,其中善本、珍本、手稿达307种20507卷,有以海内外所仅有的严复手札为代表的数十种国内外少见的元明清版本古籍;收藏有1907年至2002年的全套美国《化学文摘》。2010年10月,建成拥有国立中正大学、国立南昌大学时期藏书近3万册的特藏书库。

文化传统/江西师范大学

校徽标志由*江西师范大学的英文首写字母“CJNU”组成。左为C,右为J,中为N,左右“C、J”合为U。标志的整体效果是一个“中”字。既代表学校发端于中正大学,寓意“持中秉正,静思笃行”之校训,又反映了新校区的整体布局,体现了从历史到现实的统一。“N”像正大坊,“C、J”合抱像护校河,意为瑶湖新校区。校徽
校歌我们汇集在英雄城像桃李盛开青山湖滨 美丽的校园教师的摇篮 哺育着未来的园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献身教育治学严谨 坚持求实精神勇于探索和创新 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 放眼世界面向未来 朝着四个现代化高歌猛进
校训静思笃行,持中秉正
校风严谨,勤奋,求是,创新

办学条件/江西师范大学

院系设置
学院开设专业
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商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物理与通信电子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信息工程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城市建设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传播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软件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公共事业管理、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心理学 汉语言文学、对外汉语 历史学、旅游管理、博物馆学、文化产业管理 法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工作、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 英语专业、英语教育专业、日语专业 音乐表演、音乐学、舞蹈学、播音与主持艺术 美术学、设计艺术学 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 物理学、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 生物工程、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运动训练、体育表演、民族传统体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 地理科学、地理信息系统 建筑学、城市规划、工程管理 教育技术学、广告学、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 英语、日语 软件工程 经济学、金融学、会计学、财务管理 小学教育
学科建设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全国*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截至2014年5月,学校共有3个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 26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2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不含一级学科复盖点),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予点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4个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9个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3个省高校“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语言文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语言文学、化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理学、生物学、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

省“十二五”高水平学科:化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学

省高校“十二五”重点一级学科:*语言文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政治学、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物理学、音乐与舞蹈学、地理学

省高校“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教育学、*史、数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14年5月,学校共有在编教职工2900余人,其

中专任教师1860余人,博士(含在读)637人。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教师比例为39.2%;拥有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49.8%;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77.4%。有中科院院士2人(双聘),国家“千人计划”人选2人,*教学名师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者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1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艺术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全国高校优秀青年体育教师14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1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8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50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30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选31人,江西省跨世纪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0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75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24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教师7人。

教学建设

质量工程

截至2014年5月,学校设有22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

院),有82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专科生3万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000余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生1万余人;*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个,*特色专业6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2个,国家人文素质教育基地1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精品课程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教学团队2个,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种,教育部万种新教材5种;省级*人才培养计划项目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5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品牌专业25个,省级精品课程26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5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4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

*特色专业:汉语言文学、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化学、应用化学、英语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旅游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

*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

*精品视频公开课:江西红色文化丛谈

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数据结构(C语言版)》(第二版)

*教学团队:*近现代史教学团队、文学理论课程教学团队

省级特色专业: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科学、历史学、社会体育、艺术设计等

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心理与认知科学实验中心、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

教学成果

从1999年开始学校实施学分制改革,以“学分制管理、模块化课程、菜单式培养、开放型教学”为机制,着力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厚专业基础、宽学科口径、高品德素质、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创新型高级专门人才,2005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从2008年起,学校在省内开始按一本线招生;学校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0%左右,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2011年,学校就业工作成功跻身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50强。2012年,学校获批成为全国*批本科院校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

学校是全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试点高校,校团委在全国师范院校中*获得团中央授予的“全国五四红旗团委标兵”荣誉称号。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等均一直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并在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体育竞赛、专业竞赛、科技活动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如“蓝天”环保社团先后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获世界自然基金会颁发的“世界生命湖泊较佳保护实践奖”,为全国高校*获奖学生社团;杨文军同学成为历史上首次蝉联皮划艇项目奥运冠军的运动员,金紫薇同学和她的队友们实现了*赛艇奥运金牌“零”的突破,并在第16届亚运会上担任*体育代表团旗手,劳义同学勇夺亚运会男子100米决赛冠军,成为*在亚运会历史上*男子百米冠军;李凡同学参加2003年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获得铜奖,艾黎莎同学参加2004年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获得*名。2011年,寿旻超同学在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斩获三枚金牌,创下江西省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历史上的较好成绩。学校2012年在第八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斩获一金两铜,刷新江西高校参加该项竞赛的历史较好成绩;2013年在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1项特等奖和6项二、三等奖,实现江西高校参加该项竞赛特等奖“零”的突破,并成功跻身全国50强行列,成为下届全国“挑战杯”竞赛发起高校。

教师教育

学校强调教师教育办学传统和特色,坚持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融

合、学术性与师范性统一,探索实施基于大学—政府和大学—中学合作、培养培训一体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教师教育“培养、研究、培训、服务”一体化运行体制和职前职后一体化的教师教育终身学习体系,在*率先“红土地支教实习工程”,被确定为全国实施“农村师资支持计划”试点高校,已成为江西基础教育教师人才的摇篮、教师骨干人才培训的基地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引擎,累计为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和输送了10万余名教师,一大批已成为各地中小学和教育主管部门的中坚骨干力量。

学校承担教育部国培计划—示范性集中培训项目、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国培计划—幼儿教师培训项目等多个国家和省级培训项目,培训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培训质量深受社会好评;2013年起学校在江西省率先实施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试点(1000人)。

国际交流

截止2013年11月,学校与全球17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22所高校实施学分互认、师生交流等项目,招收14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与10余个海内外科研团队和科研机构合作建设了一批重点实验室,与马达加斯加塔那那利佛大学共建了该国的*所孔子学院并被评为全球先进孔子学院。学校长期聘请一批外籍教师来校授课,其中外籍教师ConstanceGibson荣获国家“友谊奖”。2011年,学校获批成为“接受*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获批与英国莱斯特大学合作培养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教育项目。2012年,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共建第二所孔子学院。

校园环境/江西师范大学

校名石正大门位于学校南面,紫阳大道北侧。学校较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围墙,只有长达7公里的瑶河围绕校园,充满了人文关怀。简单的花丛环绕八块巨大的石块,上刻“江西师范大学”字样,两旁进出车道、校门和值班室。校名石
校史柱校史柱又称校史纪念碑,是江西师范大学标志性建筑之一,坐落在学校正门入口的中正广场中央,由八根巨大石柱组成。每根石柱下有大理石雕刻的校史图文围绕四周基座。八根石柱雕刻的是江西师范大学历史上的八段历程,它们分别是:壮丽历程、白鹿开先、杏岭肇基、南赣砺志、望城凯旋、青蓝更始、拿山行返、瑶湖弦歌。校史纪念碑
正大坊正大坊是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的标志性建筑,近20米高,矗立在正门入口的正大广场。 正大坊建在一块四方水池底座上,四根大柱环抱中央一块碑石组成。碑石正面刻有“正大坊”朱砂大字,背面刻有简单介绍。正大坊形似一方井,其实不然。整个设计的造型取材于“中”、“正”二字,从侧面看,能够看到明显的“中”字形,而将横竖石柱加以想象,便能看到“正”字的影像。正大坊
小杏岭小杏岭公园,位于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西北角,紧邻护校河,是学校*一个完整的公园。 园内有亭台、楼阁、假山、湖水,绿树成荫、芳草萋萋。湖水和护校河连成一脉,遇到雨水多的季节,水位见涨,映衬湖上九曲桥、石拱桥。小杏岭
静湖静湖是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较大的人工湖。静湖处于校园的中心位置,傍着庞大的图文信息中心,静湖周围有一圈小路,路旁有许多石凳,湖中养有很多鸭子和天鹅,这里每天清晨都有许多读书人的身影。静湖

知名校友/江西师范大学

姓名概述
雷洁琼*著名的社会学家、法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民主促进会创建人之一
万绍芬现任*慈善总会荣誉会长,*慈善基金会名誉会长
王太华现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正部长级),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局长、党组书记
沈德咏*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现任 较高人民法院 党组副书记( 正部级 )、常务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一级大法官
范卫平现任中共辽宁省委委员、常委,宣传部长
施尔畏博士,研究员。现任 *科学院 副院长,党组成员
蔡方荫*著名的土木建筑结构专家、力学专家、教育家、 *科学院 院士
黄克智固体力学专家, 清华大学 教授、工程力学研究所所长、*科学院院士
解沛基曾担任清华大学秘书长、副校长、常务副校长和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
曾庆元中南大学 教授,桥梁动力学专家,*工程院院士
刘振群原 华南理工大学 校长
邓从豪著名量子化学家、教育家,*科学院院士;原 山东大学 校长
林增平原 湖南师范大学 教授、校长
尹长民原湖南师范学院( 湖南师范大学 )院长
贝效良原 长沙交通学院 院长、 湖南大学 副校长
吴士栋曾任 厦门大学 历史系教授、系主任
沈鹏*书法家协会 名誉主席
杨文军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双人划艇冠军(与 孟关良 )
金紫薇2008年北京奥运会四人双桨金牌、2010年广州亚运会双人双桨金牌
劳义2010年广州亚运会男子100米冠军
杨洋*新生代女歌手、影视演员、2011《 快乐女声 》全国5强

办学历史/江西师范大学

1934年夏,蒋介石在白鹿洞书院主持庐山军官训练团时,

偶见山南秀峰寺(开先寺)一带景色幽美,遂有该处最宜办学的感慨,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乘机提议在此举办大学,获其首肯。1936年,国民政府拨款100万元作为创办大学基金,1937年“卢沟桥事变”发生,创办计划因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而暂被搁置。

1939年日寇犯赣,江西省政府迁往泰和,众多省内外学子云集,创办大学计划再度提出。国民政府审阅计划后增拨基金100万元,江西省政府邀集省内外知名学者组织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会下设校舍设备、图书仪器和教育计划三个专门委员会,校名初定为江西省立中正大学。

1940年4月,国民政府行政院通过决议,定校名为国立中正大学,直属教育部领导。10月,国立中正大学在泰和县杏岭开学,是为学校前身创校之缘起。抗日战争胜利后,中正大学曾有以庐山海会寺一带为永久校址的宏大规划,当时的校长萧蘧曾前往踏勘,并征得*期土地1000亩,后因时局变化而未果。

1940年6月1日,中正大学筹委会在泰和城郊杏岭正式成立并办公。筹委会工作期间,国民政府任命著名植物学家、美国哈佛大学博士胡先骕(步曾)为中正大学首任校长。胡先骕于1940年10月1日到职,在就职典礼上提出要将学校办成“国内一个较好的大学”。10月4日,首届新生300余人来杏岭报到。10月31日,中正大学举行开学典礼,是日成为学校校庆日。杏岭期间,虽然设备简陋,生活艰苦,仍有一批知名学者来校任教。创办之初学校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19人;至胡先骕1944年离任时,学校专任教师已增至203人,其中教授71人,副教授39人,在校学生达1386人。在抗日战争的连天烽火中,中正大学师生一方面为匡时救国而勤教苦学,另一方面也以各种形式组织抗敌救亡活动。

1942年7月7日,中正大学抗日战地服务团在新干县石口村遭遇日寇骑兵包围,团长姚名达(显微)教授和团员吴昌达同学赤手空拳与敌搏斗,毙敌一人后壮烈牺牲。1945年1月,江西省政府自泰和向宁都迁移,中正大学随之撤离。学校在杏岭办学4年,开创了江西举办综合性大学的历史。

1942年,因赣南行署专员蒋经国要求中正大学迁往赣南,

学校遂于8月在赣县龙岭设立分校。除农学院外,中正大学新生(包括师范专修科的新生)均在龙岭分校报到注册,本科生在分校完成一年级课程后转入杏岭校本部学习。至此,中正大学形成了一校二地三个学院(文法学院、工学院与农学院)四个专修科(三年制师范专修科、两年制行政管理、税务与土木工程专修科)的办学格局,还创办了附属实验学校和附属中学。1945年1月,龙岭分校撤销,随校本部迁往宁都长胜墟。

1945年1月,中正大学随省政府各机关团体迁往宁都。学校大批师生历经磨难,从泰和经老营盘到兴国,辗转跋涉至宁都长胜墟。龙岭分校此时也迁来长胜,与校本部合并。在迁徙过程中,由于日寇袭击,学校的机器、仪器、标本和图书资料等损失惨重,导致后来的实践环节课程全部无法开设。学校于4月在长胜复课,校舍全部借用民房,并于6月毕业了第二届学生292人。为弥补迁徙时的缺课,学校当年未放暑假。8月日本投降,11月至12月,中正大学北迁南昌城郊望城岗。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结束。

10月,中正大学决定暂迁省会南昌,以北郊望城岗原军政部营房为临时校址,并函电教育部和军政部备案。11月初搬迁开始,长胜、杏岭等地的校产从水陆两路运往南昌,12月底迁校工作基本完成。

1946年1月7日,学校正式复课。6月底,第三届学生314人毕业。望城岗阶段学校规模有所扩大,学校设备渐趋齐全,学术风气臻于浓厚,总体办学水平有较大幅度提高。随着民主思想传入校园,校内一批进步社团相继成立,中正大学学生积极投身于国统区反内战、反独裁、反饥饿的学生运动。1947年5月21日,近千名学生在进城*路上遭到2000余名军警阻拌,数十名学生被打伤。“五·二一”血案发生后,中正大学学生的行动得到全国声援,新华社在5月23日的评论员文章中给予了高度评价。1948年下半年,*共产党南昌城市工作部在中正大学建立了地下党组织;1949年2月,中共中正大学支部正式成立。5月26日,中正大学学生载歌载舞将解放军迎入校园,学校历史从此掀开了新的一页。

1949年6月,南昌市军管会全面接管中正大学。

8月1日,国立中正大学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1950年2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将城东青山湖畔的老飞机修配厂东面近千亩土地作为南昌大学永久校址。11月,南昌大学校部迁往新址,即今位于北京西路与文教路之交的青山湖校区(校内有湖名青蓝)。1952年全国大规模院系调整开始,南昌大学部分学院、系科陆续被调整到省内外其他高校。

1953年10月,以调整后的南昌大学为基础成立江西师范学院,南昌大学撤销。江西师范学院继承了南昌大学全部校舍、大部分图书资料以及一部分仪器设备,师资队伍保留下来的约占三分之一。1954年师院附中开始招生。1965年成立靖安分院,次年靖安分院师生全部回到校本部参加“文革”。1977年高考招生制度恢复,青山湖校区迎来“文革”后*届四年制本科生。1978年,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中文系*古代文学专业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确定为首批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专业。1983年10月,江西师范学院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2000年10月31日,学校在青山湖校区举行建校60周年校庆。2003年4月,江西省金融职工大学成建制并入学校,原址改称江西师范大学青云谱校区。

1969年1月,受“文革”极左思潮影响,江西师范学院被撤销,以师院为主体成立井冈山大学,江西大学(文科各系)和江西教育学院同时并入。井冈山大学校址设于井冈山下沟边的拿山,原为共大拿山分校所在地。广大教职员工对此次迁校持有异议,但批评意见未能为当时的省革委会采纳。9月至10月,学校迁往拿山。为加速搬迁减轻运输压力,井冈山大学革委会提出“轻装上阵”,要求只带少量急需之物,其他物品则不妨丢弃,此项破坏性措施因群众同声反对而未被执行。搬迁过程中校产遭受巨大损失,但也有许多珍贵的图书资料被教职工自发保存下来。1970年4月,井冈山大学招收了*批学生,分为学员班与干部轮训班。1971年4月,井冈山大学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

1972年10月,井冈山大学撤销,江西师范学院复校并迁回南昌原址。复校前学校作出决定,所有下放和外调的教师干部统统与学校“复钩”,此举使学校在短时期内收回了原有的师资队伍。复校时青山湖校区已面目全非:校舍被66家外单位瓜分占用,教学楼改成生产车间,田径场变为水稻田,图书馆被当作仓库。复校后经过长达数年的艰苦努力,占用校舍的外单位方逐渐从学校退出。1983年,学校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江西金融职工大学(江西银行学校)整建制并入。

江西师范大学从1999年起开始扩大招生规模,新世纪伊始,江西师范大学跨入万

人大学行列。经过一年多时间对南昌周边考察,江西师范大学于2002年决定在瑶湖西岸建设新校区。2002年12月24日举行新校区奠基仪式,江西师范大学于2003年6月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3年10月一期工程竣工,8000名新生入住。10月18日,江西师范大学在瑶湖校区举行新生开学典礼暨新校区二期工程开工仪式。瑶湖校区占地3000余亩,总建筑面积77万平方米,可容纳学生3万余人。从2008年起,江西师范大学在江西省省内开始按一本线招生。2009年,江西师范大学被教育部批准为承担“国培计划――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项目”任务的高校,是江西省*一所被正式批准承担“国培计划”任务的高校。

2012年,江西师范大学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2012年起,启动“正大学子”创新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10月30日,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江西师范大学。

2013年,江西师范大学成为继华东师范大学后全国第二所师范院校国家大学科技园。2013年起,江西师范大学推行本科师范生免费教育,每年招收1000名免费师范生,由此江西师范大学成为第七所可以招收免费师范生的高校

2014年1月,*校友会网发布了《2014*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江西师范大学排名全国第139位

。1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学联共同下发通知,决定从2014年开始,在全国高校范围内全面启动和广泛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江西师范大学成为全国“三走”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10所试点高校之一。从6月3日起,江西师范大学恢复早操制度

学校领导/江西师范大学

现任领导
姓名职务姓名职务
田延光党委书记廖维林副校长
梅国平校长张艳国党委委员 副校长
何小平党委副书记黄加文党委委员 副校长
聂剑党委委员 副校长周晓朗党委委员 纪委书记
赵 明党委委员 副校长涂宗财党委委员 副校长
贾俊芳党委委员、纪委书记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

随机官网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