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为民、提供便民服务和拓展网上办事为主要内容。利民 为宗旨,澄迈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以努力建设 政务公开、宣传澄迈 为目标,服务群众、便民、以发布政府信息。
世界富硒福地,澄迈县人民政府,澄迈,世界长寿之乡。中国绿色名县。
澄迈县位于海南岛北部,北部濒临琼州海峡,隔海与广东雷州半岛相望,毗邻省会海口市,东接定安县,西靠临高县、儋州市,南与屯昌县、琼中县接壤,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东西宽56.25公里,南北长70公里。
气候地形澄迈县位于海南省西北部,毗邻省会海口市,区位优势明显。全县土地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总资源72.8万亩,其中常年耕地36.8万亩。有海岸线37.5公里(不含内海湾岸线),有港湾15处。本县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8℃,年平均日照时数2059小时,年均降雨量1786.1毫米,且热雨同季,终年基本无霜。较之全省东部市县,处于静风环境区,台风影响较弱。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为丘陵山地,中部为河积平原,北部为台地和海积平原。气候温和,日照充足,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是镶嵌在琼北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自然资源农业资源
澄迈县土地总面积306.07万亩,多属平原台地,土壤以砖红壤为主,土地肥沃。全县耕地面积41.3万亩,其中水旱田23.1万亩,旱坡地18.2万亩。宜林热作地120万亩,已开发117万亩,其中造林97.3万亩,种植橡胶13.6万亩。宜牧地15万亩,沿海滩涂3.42万亩。全县光、热、水充足,适宜多种热作生长,热作资源丰富。主要经济作物有:民营橡胶13.6万亩,年产干胶4000多吨;民营胶加工厂8家,年加工规模6000吨;椰子种植2.3万亩,咖啡种植1.2万亩,年产量2400吨;胡椒种植1.6万亩,年产量1050吨;槟榔种植1.8万亩,年产2400吨;益智种植1050亩,年产21吨。
生物资源
海藻(江蓠)、海参、虾、蟹、马蛟鱼、昌鱼、尤鱼等。海岸景观分布在北部沿海一带,主要景点有2处:盈滨半岛和太阳湾旅游区;水库风光景色别致,主要有红湖欢乐园、亚珠庄园等;人文景观主要有美郎姊妹塔、金江金寺;山石景观有济公山、九乐山温泉、奇石岗、仙人洞等。
土地资源
澄迈地势平坦,土地宽广肥沃,土地面积20.67万公顷,可利用土地面积占95.99%,尚有2万公顷土地有待开发。土质主要为红土壤和沙土壤,大部分土地可以引水灌溉,光、热、水等条件优越,十分适宜种植热带作物、冬季瓜菜和发展牧业。
水资源
全县大小河流20多条,年流量35亿立方米。海南*河流南渡江流经县内8个乡镇,长达120公里,年流量为17.4亿立方米,可利用水4亿立方米。蓄水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20宗,水域面积2.48万亩,库容蓄水1亿立方米。海南*水库松涛水库主干渠道穿越县境内9个乡镇和农场,灌溉面积近34万亩。地下水总储量3.2亿立方米,其中优质地下矿泉水7处。
县内有大小河流20多条,总长250公里,常年流量35亿立方米。南渡江流经10个乡镇,流程116.3公里,年均流量13.4亿立方米。建有中型水库4宗,小(一)型水库13宗,总库容量1亿方,蓄水工程472宗,引水工程90宗,提水工程33宗,年年加大投入大搞冬修水利建设,用水实灌面积17.2万亩。
全县海岸线长有89.8公里(含内湾线),内外港湾15处,海洋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属琼州海峡和北部湾的一部分,水温温和,海水深度大,盐度适中,发展港口贸易,海洋捕捞业、养殖业等条件优越。海洋矿产有:海砂、石英石、石灰石、石油、石墨、云母、水晶、金、锰等,具有储量大、品位高特点。
矿产资源
经探明储量*有:石油、石英石、石灰石、水晶、黄金、白银、泥煤、锌铝、赤铁、高岭土、花岗岩、锰等十多种。其中石油1.9亿吨;石英石5000多万吨,平均品位含硅99.5%;石灰石1075万吨,平均含石灰钙53.92%;水晶矿床长5.5公里,宽3公里;高岭土约有8000万吨。县内已探明的陆地矿产资源有石灰石1070万吨,石英石5000万吨,还有石油、高岭土、铅锌、金银、花岗石、玄武岩、砖瓦粘土矿等10多种,发现矿产地55处,其中金属矿产地11处,非金属矿产地32处,能源矿产4处,水气矿地8处。
海洋资源
澄迈县北靠琼州海峡,海岸线全长89.8公里(含内湾线)。内港湾有浅海涂滩2.3万亩,海水有机物质丰富,是海水养殖的理想基地。近港湾海域盛产马鲛鱼、红鱼、黄花鱼、石斑鱼、鲳鱼、金枪鱼、鱿鱼、墨鱼、龙虾、虾米等名贵海鲜。内外港湾15处,均可建2万吨级泊位码头。沿海海边风光猗丽,沙白水清,环境保护完好,是开辟海边旅游度假景点的黄金地带。
澄迈县治设在澄江坡长达1200多年,县治所在地是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参阅旧《澄迈县志》,旧时景点都以县治为中心,分布在今老城镇境内,曾经名噪一时的有“独珠回峰”、“双滩赴海”、“永庆丛林”、“大胜参天”、“北岸渔歌”、“通潮飞阁”、“伏波灵祠”等七景,唯有西峰牧笛一景在今桥头镇境内。古迹风光,山水名胜八景曾吸引着当年名人墨客。
独珠回峰
是指独珠岭,在老城以东七里铺处,山脉有马鞍山来,到七里铺处突起一峰,形圆如珠粒,因此得名独珠回峰,成为旅游景点。
双滩赴海
指内滩和外滩,亦称内水帘和外水帘,均在老城墟以西,旧时通潮阁门外(内滩属如今老城糖厂范围之内)。内滩由澄江流至长桥(当今尚保存完整的里桥)之下,石障排列,砥柱江水,悬流飞坠,水帘如从天飞挂而下,声音似电击雷鸣。古时石桥旁边有石塔,还有通潮楼阁是古时交通驿站,今已荒废无遗。外滩(外水帘),从内滩西去一里许,在旧教场前,外桥江水奔流,石激成滩,与内滩声势相应,会同入海。元朝建塔纪之,如今遗物无存,旧址无踪。
永庆丛林
在今老城真以东二里的盈滨村附近,古有永庆寺,周围多长树木,遮天蔽日,景色秀丽,环境幽雅,是古时游览胜地。永庆寺曾经几度修建,还是荒废,现没遗址。
济公山旅游度假区
济公山旅游度假区位于文儒镇南面济公岭,又名蛟蛟岭,有一天然巨石,由表面石纹天然缀画出济公脸部全貌,形象逼真,活象济公。石像高2.5 米,宽1.米。周围有孙悟空石、蛤石、龟石、蛇石、牛石、石床、石椅等20多个天然石像,千姿百态。登山眺望,周转百里,林海绿洲,景色壮观,令人流连忘返。
加笼坪热带季雨林旅游区
加笼坪热带季雨林旅游区位于澄迈西南端,总面积32800亩,该保护区东与屯昌县交界,西靠临高县、澹州市、南与琼中县为邻,距县城金江镇50公里。该区为原始热带雨林区,拥有胭脂、坡垒、青梅、厚皮搞、榴果等珍稀树种及水鹿、猴子、藤狸、穿山甲、蟒蛇、原鸡、山鹅鸽、金钱龟等珍稀野生动物。该区林海莽莽,还有山间瀑布,林间小溪,奇峰怪石,山顶天塘,加之鸟鸣兽跃,落英缤纷,构成一幅完美的生态图。这里还是当年琼崖纵队革命根据地―美合的原址。加笼坪热带季雨林旅游区不仅有优越的生态旅游价值和革命史教育意义,还是休闲度假的*去处。
金山寺
金山寺位于澄迈县城金江镇尖岭的东南面,背山面水,风景别致,是海南大型的佛教寺院之一。该寺院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解放前夕毁于兵乱,1993 年重建该寺院为仿古建筑物,建筑在岭腰层层殿宇,规模宏伟,建有钟楼、灵龟池、鼓楼、功德牌、天王殿、大雄宝殿、书画廊、各类佛像等整个寺院有金像42 尊,雕刻工艺精美,各具特色,令游人香客饱尝眼福、流连忘返。
南轩石照壁
南轩石照壁在永发镇东兴村委会南轩村,系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 )江南卢州府通判王炳儒(南轩村人)故居中庭照壁。
照壁由56 块石砌成,高270 厘米、宽440 厘米、厚30 厘米;壁里外四周塑花纹图案,雕双鹿衔灵芝草;里外各阴刻“紫气东来”、“福星高照”在其上端正中;中央篆刻“寿”字。房屋俱剩断壁残墙,唯照壁及中庭地板尚存完好。
老城老街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 年),澄迈县治建于老城墟,古街位于古县城的东南边,现称老街,也叫下街。
老街有百余米长,均由各种石条铺设而成,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已被摧毁,建成水泥路面。老街的两旁居住着老城居委会的居民,有的房屋依旧,但见散落墙角的石墩石刻,残碑断简。可以想象当时各路商贾纷至沓来,一派繁荣景象。
2006年,澄迈县辖10个镇:金江镇、老城镇、瑞溪镇、永发镇、加乐镇、文儒镇、中兴镇、仁兴镇、福山镇、桥头镇。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国营红光农场、国营红岗农场、国营西达农场、国营昆仑农场、国营和岭农场、国营金安农场)和澄迈华侨农场。
金江镇辖11个社区、44个行政村:建国社区、中山路社区、文化中
社区、文化北社区、城东社区、向阳社区、钟寨社区、光明社区、城西社区、江南社区、长安社区、大塘村、村头村、大催村、塘口村、博潭村、京岭村、大坡村、天山村、大拉村、新云村、长坡村、长村、合福村、军口村、南堆村、东联村、北河村、五联村、六角塘村、茂坡村、福龙村、潘村、美亭村、黄竹村、龙坡村、名山村、好让村、大美村、扬坤村、雅新村、塘北村、兴加村、太平村、夏富村、六山村、北方村、木棉村、春芳村、海仔村、山口村、善井村、高山朗村、道南村、仁丁村。
老城镇辖3个社区、15个行政村:老城社区、白莲社区、马村社区、美儒村、大道村、才吉村、玉堂村、大亭村、石联村、罗驿村、潭池村、玉楼村、富豪村、那板村、文玉村、坡脑村、文大村、东水港村。
瑞溪镇辖2个社区、14个行政村:瑞溪*社区、瑞溪第二社区、瑞联村、北桥村、群庄村、仙儒村、村内村、加巨村、南尖村、山琼村、罗浮村、山尾村、北洋村、三多村、番丁村、里加村。
永发镇辖2个社区、17个行政村:永发社区、永跃社区、永灵村、排坡村、卜罗村、长福村、后坡村、待郎村、卜岸村、儒林村、卜后村、东兴村、永丰村、新吴村、参军村、大山村、赛玉村、龙楼村、南昌村。
加乐镇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加乐社区、加乐村、德润村、北统村、加茂村、产坡村、茅坡村、常树村、加郎村、加桐村、长岭村。
文儒镇辖13个行政村:山心村、村头村、文丰村、坡尾村、土腰村、
文儒村、石浮村、桂根村、槟榔根村、大边村、珠宝岭村、加月村、昌文村。
中兴镇辖1个社区、10个行政村:中兴社区、好保村、福来村、东岭村、仁洞村、加龙村、孔水村、旺商村、大云村、福安村、横滩村。
仁兴镇辖6个行政村:吴案村、岭仑村、拾村、松运村、四联村、美厚村。
福山镇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福山社区、文社村、迈岭村、敦茶村、博芳村、官族村、仁里村、花场村。
桥头镇辖1个社区、7个行政村:桥头社区、桥东村、沙土村、西岸村、元隆村、玉包村、善丰村、荣兴村。
2012年澄迈生产总值(GDP)完成170.52亿元,同比增长16.8%,增速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全年呈现“一季度较快发展,二季度回调企稳,三、四季度逆势上行”的发展态势,一、二、三、四季度分别增长14.3%、13.9%、15.3%和16.8%。
农业澄迈县是海南省农业大县,以产粮食为主,也是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生产基地。农作物种类多,资源丰富。粮食作物有水稻、薯类、芋头、玉米、豆类等近50多个品种;油料作物有花生、芝麻等30多个品种;经济作物有橡胶、糖蔗、麻类、水果、药用植物等220多个品种;蔬菜品种也有150多个。其中,福山咖啡、加乐的油茶,还有南药、苦丁茶、香蜜杨桃、无核荔枝、瓜菜等为名优农作物品种。1950年前,农业生产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农业基本建设,不断加大农业的投入,大大地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增强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粮食不断获得增产。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农业学大寨,搞以粮为纲的单一生产,“割资本主义尾巴”,限制农民发展家庭副业,制约农民走向富裕。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体制进行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多种经营,农业生产全面发展,至1998年全县已形成40万亩粮食、24万亩热作物、15万亩瓜菜、5万亩水果、8万亩糖蔗、5万亩水产养殖、30万头商品牛、猪等十大农业生产基地,及七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
2012年,县委县政府把创品牌、惠农增收作为中心任务来抓,政策好,价格优,天气顺,促使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良好。2012年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55.76亿元,增长7.0%,增速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分别增长6.0%、10.1%、6.9%和5.9%。
工业新中国成立前,澄迈县工业寥寥无几,主要企业仅有白莲糖厂(机制)、金江发电厂(火力)等。1949年全县手工业、工业产值78.5万元。
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发展迅速,20世纪50年代建有电厂、砖瓦厂、糖厂、印刷厂。1959年全县有工人2009人,工业总产值338.74万元。1978年有工人3025人,工业总产值1670万元。改革开放后,工业形成国有、集体、个体、独资、外资、合资等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小五厂”先后下马停办,一批新工业兴起。从60年代到80年代初,制糖业一直是县龙头企业,其税收占财政收入一半以上。90年代走向低谷,金江糖厂停产,其他3家被委托营运,至1998年累计产糖450183吨。1988年兴办老城工业开发区后,澄迈县工业迅速发展,至1998年止,全区上马项目67个,总投资55.84亿元,成为澄迈县的工业龙头。全县拥有制糖、电力、建材、化工等多个门类,工业总产值13.2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产值的33%。
2012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09.35亿元,同比增长31.8%;工业增加值56.36亿元,同比增长27.7%,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0.0%,拉动全县经济增长10.1个百分点。2012年全县工业产值增速一直保持在30%以上,主要得益于园区企业强力拉动。统计数据显示,生态软件园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22.9%,贡献率达到69.0%。
工业内部结构多元化。2011年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10%的行业仅有3个,2012年增至5个:农副产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质制品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仪器仪表制造业,通信、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16.8%,17.9%,15.3%,10.6%和11.5%。
福山咖啡、澄迈苦丁茶、美亭香蕉、咖啡酒、无核荔枝、椰仙苦丁茶、椰子。
福橙、瑞溪粽子、新吴糯米馍、老城清补凉、金江甜糟面团、 金江酸菜、瑞溪腊肠、金江年糕、金江基糖粿、金江粿卷、金江粉、侯臣清凉糕、侯臣翻砂芋头、侯臣拨丝地瓜、福山咖啡糕、长安软糖、长安米饼、瑞溪牛肉干、 福山烤乳猪。
澄迈,古原名为苟中县、曾口县,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30年)为苟中县,属珠崖郡,县治设在今美亭乡的美中墟。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迁县城于今老城镇的老城墟,并且取澄江、迈山之首字,易名澄迈县。据史载,澄迈县名自此始,属临振郡。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39年)又拆琼山地置曾口、颜卢、琼山三县,属琼州。曾口县治设在博罗村(今永发镇内)。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55年)把曾口县并入澄迈县。两县合并后,其县城仍设在老城。后因老城地区发生地震,瘟疫流行,遂于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将县城迁至今治南渡江连的金江镇。金江镇旧名“打铁市”,相传几户打铁匠居于此而得名。 后来, 在清月发现江中沙土含金,故改名“ 金江” 。
1995年底,澄迈县总面积2067.6平方千米,总人口43.93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7.80万人,农业人口36.13万人;城镇人口6.54万人,农村人口37.39万人。辖18个乡镇、164个村委会、927个自然村,境内有7个国有农场。
1996年底,澄迈县位于海南岛北部,东邻琼山市和定安县,南接屯昌县和琼中县,西与临高县和儋州市接壤,东北连海口市,北部濒临琼州海峡。总面积2067.6平方千米,总人口44.41万人。辖18个乡镇、157个村(居)委会、927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1个华侨农场。县城金江镇。
1997年底,澄迈县位于海南岛北部,东北连海口市,东邻琼山市和定安县,南接屯昌县和琼中县,西与临高县和儋州市接壤,北部濒临琼州海峡。陆地面积2067.6平方千米。人口45.06万人。辖18个乡镇、157个村(居)委会、927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1个华侨农场。县城金江镇。
1998年底,澄迈县陆地面积2067.6平方千米。人口45.57万人,辖12个镇(金江镇、加乐镇、长安镇、瑞溪镇、永发镇、新吴镇、白莲镇、老城镇、桥头镇、中兴镇、福山镇、马村镇),6个乡(太平乡、文儒乡、石浮乡、美亭乡、山口乡、仁兴乡)、157个村(居)委会、927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1个华侨农场。县城金江镇。
1999年底,陆地面积2067.6平方千米。人口46.11万人。辖12个镇、6个乡、157个村(居)委会、927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1个华侨农场。县城金江镇。
2000年底,陆地面积2067.6平方千米。人口48.28万人。辖12个镇、6个乡、15个村委会、823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县城金江镇。(以下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澄迈县总人口434598人,各乡镇人口: 金江镇 67178 长安镇 23597 加乐镇 19215 瑞溪镇 29489 永发镇 26295 新吴镇 9755 白莲镇 20099 老城镇 19703 马村镇 8500 中兴镇 10808 福山镇 15806 桥头镇 19150 山口乡 14927 太平乡 14120 文儒乡 12408 石浮乡 10707 美亭乡 15245 仁兴乡 7688 仁兴热带作物场虚拟镇 1041 国营红光农场虚拟镇 18702 国营红岗农场虚拟镇 9509 国营西达农场虚拟镇 17481 国营昆仑农场虚拟镇 11958 国营和岭农场虚拟镇 10035 国营金安农场虚拟镇 8898 澄迈华侨农场虚拟镇 12284
2001年底,澄迈县位于海南岛北部,东北连海口市,东邻琼山市和定安县,南接屯昌县和琼中县,西与临高县和儋州市接壤,北部濒临琼州海峡。陆地面积2067.6平方千米。人口48.55万人。辖12个镇、6个乡、157个村(居)委会、823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县城金江镇。(公安
户籍人口数:总户数112307户、总人口28554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1099人。)
2002年7月15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澄迈县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琼府函69号)批准同意将澄迈县原有的12个镇、6个乡调整撤并为10个乡镇,具体调整如下:一、将金江镇、长安镇、美亭乡、太平乡与山口乡的山口、高山朗、善井、道南、仁丁等5个村委会合并,设立金江镇,镇政府驻原金江镇。区划调整后,金江镇行政区域面积为389.79平方千米,人口132552人,辖55个村(居)委会。二、将老城镇、马村镇、白莲镇合并,设立老城镇,镇政府驻原老城镇。区划调整后,老城镇行政区域面积为259.99平方千米,人口62556人,辖18个村(居)委会。三、将新吴镇与永发镇合并,设立永发镇,镇政府驻原永发镇。区划调整后,永发镇行政区域面积为127.3平方千米,人口36050人,辖19个村(居)委会。四、将文儒乡与石浮乡合并,设立文儒镇,镇政府驻原文儒乡。区划调整后,文儒镇的行政区域面积为130.3平方千米,人口32311人,辖13个村(居)委会。五、将中兴镇与山口乡的大云、旺商、福安、孔水、横滩等5个村委会合并,设立中兴镇。区划调整后,中兴镇行政区域面积为285.17平方千米,人口29155人,辖11个村(居)委会。六、撤销仁兴乡设立仁兴镇,其行政区划不变。七、瑞溪镇、加乐镇、福山镇、桥头镇原行政区划不变。调整后的乡镇为:金江镇、老城镇、永发镇、文儒镇、瑞溪镇、加乐镇、中兴镇、桥头镇、福山镇和仁兴镇。7月18日,澄迈县人民政府转发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调整澄迈县乡镇行政区划的通知。
2002年,金江镇、长安镇、美亭乡、太平乡、山口乡的山口、高山朗、善井、道南、仁丁村委会合并,设立金江镇;老城镇、马村镇、白莲镇合并,设立老城镇;新吴镇、永发镇合并,设立永发镇;文儒乡、石浮乡合并,设立文儒镇;中兴镇、山口乡的大云、旺商、福安、孔水、横滩村委会合并,设立中兴镇;撤销仁兴乡,设立仁兴镇。年底,澄迈县陆地面积2067.6平方千米。人口49.49万人。
辖10个镇、162个村(居)委会、790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县政府驻金江镇。
2003年底,澄迈县陆地面积2067.6平方千米。人口48.83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112881户、总人口48833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8748人。)。辖10个镇、163个村委会、790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县政府驻金江镇。(行政区划一览)
2004年底,澄迈县陆地面积2067.6平方千米。人口50.03万人(公安户籍人口数:总户数114139户、总人口50026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6884人。)。辖10个镇、163个村(居)委会、790个自然村,境内有6个国有农场。县政府驻金江镇。
(根据《海南省2003年11月村以及村以上行政区划》整理)
金江镇辖:社区居委会(建国、中山、文化中、文化北、城东、向阳路、钟寨、光明、城西、江南、长安);村委会(大塘、村头、大催、塘口、北潭、京岭、大坡、天山、大拉、新云、长坡、长村、合福、军口、南堆、东联、北河、五联、六角塘、茂坡、福龙、潘村、美亭、黄竹、龙坡、名山、好让、大美、杨坤、雅新、塘北、兴加朗、太平、夏富、六山、北芳、木棉、春芳、海仔、山口、善井、高山朗、道南、仁丁)。
老城镇辖:社区居委会(老城、白莲、马村);村委会(美儒、大道、才吉、玉堂、大亭、石联、罗驿、潭池、玉楼、富豪、那板、文王、坡脑、文大、东水港)。
瑞溪镇 辖:社区居委会(瑞溪);村委会(瑞联、北桥、群庄、仙儒、村内、加巨、南尖、山琼、罗浮、山尾、北洋、三多、番丁)。
永发镇辖:社区居委会(永发、永跃);村委会(永灵、排坡、卜罗、长福、后坡、待朗、卜岸、儒林、卜厚、东兴、永丰、新吴、参军、大山、赛玉、龙楼、南昌)。
加乐镇辖:社区居委会(加乐墟);村委会(加乐、德润、北统、加茂、产坡、茅坡、常树、加郎、加桐、长岭)。
文儒镇辖:村委会(山心、村头、文丰、坡尾、土腰、文儒、石浮、桂根、槟榔根、大边、珠宝岭、加月、昌文)。
中兴镇辖:社区居委会(中兴墟);村委会(好保、福来、东岭、仁洞、加龙、孔水、旺商、大云、福安、横滩)。
仁兴镇辖:村委会(吴案、岭仑、拾村、松运、四联、美厚)。
福山镇辖:社区居委会(福山);村委会(文社、迈岭、敦茶、卜芳、官族、仁里、花场)。
桥头镇辖:社区居委会(桥头);村委会(桥东、沙土、西岸、元隆、玉包、善丰、荣兴)。
国营红光农场、国营红岗农场、国营西达农场、国营昆仑农场、国营和岭农场、国营金安农场、澄迈华侨农场。
澄迈教育历史悠久。宋宝祐三年(1255年),县主簿纪应炎代理县事,建学宫。明、清先后建有书院6间和社学等19间,还有义学和族塾、村塾等。清末,废科举,兴学堂。“金江书院”改名“澄迈县金江高等小学堂”,民国十三年(1924年),改为“澄迈县初级中学”。尔后,各地便相继办起了私立小学或高级小学。1946年,全县有中学1所,乡级小学15所,保级小学124所。1950年5月,教育事业出现了新的高潮。全县在校中学生456人,小学生19112人。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学校停课闹革命,随后提出“高中不出社,初中不出队,小学不出村”的口号,形成几乎村村办初小,大队办完小、初中,公社办高中的局面。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重新调整学校设点布局,恢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升学考试制度,教育事业迅速发展。1998年,全县有中学31所(含国营农场中学及私立中学),在校学生20902人;小学(不含农垦)379所,学生人数63101人。澄迈县各类教育已初步形成一个设备较齐全、比例较协调、布局较合理的新格局。2012年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2196人,普通高中学校在校学生6217人,增长14.2%;普通初中学校在校学生18739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41707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科技新中国成立前,澄迈县科技事业十分落后,没有科研机构,科技人员寥寥无几,科研成果更是稀少。1950年后,科技事业得到较大发展,1956年成立了农科所,开展科研活动和技术培训工作。1959年3月成立澄迈县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人员逐年增加。1973年,全县有科学技术人员424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科技人员成倍增长,至1998年,全县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6373人。群众性科普宣传活动开展得十分活跃,接受技术培训的人数达32万人次,科技人员积极参与技术承包和技术咨询,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共114次,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科技论文共107篇。农业生产不断引进新品种,耕作、种植、饲养技术不断更新,并培育成功具有澄迈特色的“无核荔枝”。“南鱼北调种苗繁殖基地”、“野鸭饲养”先后列入*星火项目。各行业不断进行科技推广,以种养业、工厂*突出。2012年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等县级公益文化设施,11个镇的文化站和所有村级文化室部如期实现免费开放。县文化馆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馆;县图书馆通过国家三级馆的评审,新增图书近8万册;镇文化站完善配套11个,新建农村文化室9个,建成农家书屋52家,全面完成176个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任务。全年送文化下乡2657场次,同比增长15.9%,举办各种文体活动80场,同比增长5.3%;年末全县广播、电视综合人口复盖率分别达到95.35%和93.47%,同比分别均提高0.1个百分点。
澄迈县地域从设县起至1998年,已有2108年的历史。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定南越,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海南岛上设珠崖、儋耳两郡,设16县,有23000余户,隶交趾刺史部。从此,海南岛正式列入西汉封建王朝的版图。珠崖郡下置11县:曋都、紫贝、苟中、玳瑁、颜卢、山南、临振7县,余4县未详。儋耳郡下置5县。苟中县隶珠崖郡,郡治在今琼山市龙塘镇潭口村委会大宾村(古称石岭村或石陵村);一说在今琼山市遵谭镇东谭村。苟中县治设在那舍都(今美亭乡东北隅)。西汉置珠崖郡后,因黎民不堪其官吏强征暴敛,多次群起“叛乱”。
西汉初元三年(前46年),朝廷撤销海南岛所有郡县,在大陆设朱卢县遥领海南(苟中县自设立至罢弃仅65年),中央封建王朝鞭长未及,海南成为“自由岛”。梁大同六年(540年),高凉郡冼夫人请命于朝,在海南儋耳故地设崖州,管辖海南岛,结束了海南600年“自由岛”的历史。
隋大业三年(607年),在旧苟中县境立澄迈县,属珠崖郡。澄迈县名自此始。唐武德五年(622年),澄迈县管辖4个乡,改珠崖郡为崖州,澄迈隶属崖州。唐贞观五年(631年)析崖州之琼山设置琼州,琼州名自此始。澄迈仍隶属崖州。唐贞观十三年(639年),析琼山、澄迈领地增设曾口、颜罗、容琼三县,均隶属琼州。唐干封二年(667年),琼州领地除临机县外,琼州与琼山、曾口、颜罗、容琼、乐会1州5县被黎民攻占,朝廷无奈将临机县划归崖州管辖。唐贞元五年(789年),124年后,岭南节度使李复收复琼州及琼山、曾口、颜罗、容琼、乐会1州5县,置琼州都督府,同时罢崖州都督府。琼州都督府领崖州、琼州、儋州、振州、万安州5州和22县。澄迈县录属屋州。
五代十国南汉干和十五年(957年),琼州之地省颜罗、曾口两县,曾口县地(辖区约今登迈县的瑞溪、新吴、永发3个乡镇,今定安县的新竹镇等,今屯昌县北部等地)划入澄迈县。曾口县治在今永发镇博罗村。
宋开宝五年(972年),澄迈县管辖贵平、恭顺、永泰3个乡。废崖州,以其地入琼州,登迈县隶属琼州自此始。其时琼州领地有6县:琼山、舍城、澄迈、临高、文昌、乐会。宋熙宁六年(1073年),海南置1州3军10县2镇。1州即琼州,设琼管安抚司,澄迈县隶属琼州。宋宣和元年(1119年),琼管安抚司改为琼管安抚都督,澄迈县隶属琼管安抚都督。
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琼管安抚都督改为琼州路安抚司,澄迈县隶于琼州路安抚司。
明洪武二年(1369年),琼州路安抚司改为琼州安抚司,澄迈隶属琼州安抚司。洪武三年(1370年),琼州升为琼州府(府治所在今琼山市府城),领崖、儋、万3州13县(后撤并为10县)。从此,海南岛有了统一的行政管理机构--琼州府。澄迈县直隶琼州府。
明成化元年(1465年),海寇猖獗,邑城内外又一次化为一炬。成化五年(1469年),大学士丘濬(琼山人)以县治在海滨,为预防不测,议徙建城治在保义都北畔,遭澄迈县举人李宣等绅士所阻未果。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知县秦志道排除众议,奋然选定县治新址于保义都之北畔,并买北畔岭上下2处300亩,先建社学,稍后动工建县衙基址,又因当道胡永晟公以工役劳费,未果。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澄迈县岁贡生李向阳复奏迁治北畔岭,知县许应龙以海寇屡犯县治为由,议欲行之,又遭县治绅士强烈反对,亦因财匮民困而未果。此后,迁治与保治之争的风波渐渐停息。
清袭明制,澄迈仍直隶于琼州府。清光绪元年(1875年),迁治与保治之争停息324年后,再起波澜。澄迈县各绅士又议迁县治,相率往北畔岭勘视,多数人认为其地不适宜建县治而作罢。光绪十七年(1891年),知县李德重得到金江地区徐江绕诸绅和永泰乡各都图乡民的财物支持,在金江镇创建金江行署。行署建设方兴,李德重不幸病卒(李德重任后有张士锃、俞煐、薛贺图3人继任澄迈县知县)。光绪十八年(1892年)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历经俞(误说“余”)、薛两任努力,金江行署始告建成。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知县薛贺图将县署从今老城墟迁到金江镇金江行署办公。历经426年的迁治与保治之争,以“迁治派”的愿望实现而告终。
民国元年(1912年)7月,隶属琼崖绥靖处,为广东省派出机关。民国二年(1913年)3月,隶属琼崖镇守府。同年9月,隶属琼崖绥靖督办公署。民国三年(1914年)夏,复设琼崖道,澄迈县隶属琼崖道。民国十年(1921年),废琼崖道,设琼崖善后处,为广东省派出机关,由粤军驻琼旅长为处长,掌管军民两权,澄迈县隶属琼崖善后处。民国十五年(1926年)2月,国民革命军渡琼,驱逐军阀邓本殷出琼,废善后处,澄迈县隶属琼崖行政区委员会。同年11月,隶属琼崖行政视察专员公署。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隶属广东省南区善后委员公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3月,隶属广东省琼崖特别区行政长官公署。7月,又隶琼崖绥靖委员公署。8月,澄迈县公署改称澄迈县政府。民国三十五年(1936年)7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2月,隶属琼崖战时党政处,为广东省政府派出机关。12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隶属广东省政府主席琼崖办公处。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11月,隶属广东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21日,隶属海南特别行政区。同年4月,隶属海南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公署。同年5月,中国国民党领导的海南各级政权全部解体。
1950年4月22日,澄迈县解放。中共澄迈县委员会、澄迈县人民政府从六芹山迁进县城金江镇,接管澄迈县。同年5月26日,撤销琼崖临时人民政府及琼崖临时人民政府西区专员公署,隶属海南军政委员会。1951年4月,隶属海南军政委员会西区办事处和广东省人民政府海南行政公署双重领导。1953年下半年,海南军政委员会停止行使职权。1958年12月1日,澄迈和临高两县合并,初称金江县,县治金江镇。1959年3月22日(一说1959年1月13日),正式改称澄迈县。1961年5月30日,恢复澄迈、临高两县建置。1967年3月,隶属广东省海南地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4月,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革命委员会。1980年1月,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公署。1984年10月,隶属广东省海南行政区人民政府。1988年4月,海南建省,澄迈县直隶海南省。1998年12月仍因之。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