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
高校大学。教育网站。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的校训,是1928年时任川东师范学校校长的甘绩镛先生所题。川东师范学校源于我校最早的办学渊源川东师范学堂。“含弘光大”,语出《周易》第二章《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含弘光大,品物咸亨。”所谓“坤”者,明高僧智旭曰:“顺也,在天为阴,在地为柔,在人为仁,在性为寂,在修为止……顺则所行无逆……” 所谓“含弘光大”,含是无所不包,弘是无所不有,光是无所不著,大是无所不被;“继往开来”,语出宋?朱熹《朱子全书?周子书》:“所以继往圣,开来学, 而大有功于斯世也。”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即是“包含弘厚,光著盛大,承前启后,开拓创新”之意。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作为校训,除含义厚重,寓义深远外,还来源于百年老校的历史沉淀,可谓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而不是那 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既可以编选出来,又容易变更的文字。对学校而言,要“包含弘厚,光著盛大,继承百年老校优良办学传统,开创西南大学的光辉未来”; 对学校各级管理人员而言,要“高瞻远瞩,胸襟弘大,秉承百年办学理念,发扬优良传统,肩负发展学校重任,实现学校规划目标”;对教师而言,要“学高身正,为人师表,承前启后,开拓创新”;对学生而言,要“自强不息,学无止境,诚信做人,承前创新”。
精神大学精神的内涵:西南大学,生于西南,立于西南,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百年耕耘,含弘光大;恰逢西部开发,与时俱进,继往开来。作为国家“211”工程建设综合大学,以“西南”冠之,顺天应时,顺地应民。因此,西南大学乃取西南之独特资源构筑核心竞争力,以其所学、所研、所育反哺于西南,服务于民生,融世界发展潮流。“特立西南,学行天下”,即是西南大学百年办学孕育的独特大学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彰显。学校一贯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始终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作为办学宗旨,按照"注重人格塑造,突出综合培养,强化实践训练,服务社会民生 "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教学的中心地位。长期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20余万优秀毕业生。代代学子胸怀祖国、探求真理、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学校是"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多年来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大力弘扬"特立西南、学行天下 "的大学精神,积极推进"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和公益服务活动,倡导高雅艺术进校园,形成了大学生艺术节、科技文化节、综合素质大赛等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学校1999年被中央文明委首批授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1994年、1999年、 2005年连续三次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自1987以来,学校连续十九次被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 集体"。
学校坚持"教师资源是*资源"的队伍建设理念,克服西部地区引进和稳定人才的重重困难,努力建设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学校现有师资2,216人,其中教 授、副教授932人,占师资总数的42.06%。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73.56%,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各类荣誉或称号的专家210余人。现在, 学校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整体稳定,发展态势良好。
教师队伍在职人员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学术称号和各类荣誉或称号的专家210余人,主要分布在国家或省部级重点学科。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人事部杰出专家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7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人、学科评议组成 员5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8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6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长江 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3人,全国留学回国先进个人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霍英东教育 基金会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和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优秀教师奖获得者23人,何梁何利基金奖励获得者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1 人,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91人,重庆市杰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5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5人;省部级名 师8人,省部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15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人选11人,重庆市"322重点人才工程"一层次人选6人、二层次人选29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二、三级岗位杰出人才11人,重庆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81人,重庆市命名骨干教师55人。
专任教师中有硕、博士生导师578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51人。教师科研立项数目与级别、经费数量、创新成果等逐年增加,全校科技创新能 力处于历史上较好时期。学校通过充分论证制定了师资队伍"十一五"规划,将进一步加大高层次和关键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大力进行创新团队的建设,继续加 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
学校一直重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成立了本科教学工作委员会、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教材建设委员会和教学实
验室工作委员会,各学院也建立了 相应的组织机构,加强对本科教学工作的领导、检查和督促,保证教学水平提高。学校还制定了《西南大学关于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规定》、《西南大学学 生网上评教管理暂行办法》、《西南大学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赛实施办法》、《西南大学本科教学优秀奖评选办法》等文件。明确教授、副教授必须为本科生开课, 并在岗位职责、教师考核、晋升职务等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并制定了相应的鼓励政策,对在教学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物质、荣誉奖励,促进他们潜心钻研教学,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学校通过开展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和比赛、教学检查、教学督导等活动,加强对教学各环节检查,激励和督促教师不断提高教学 水平。近三学年,学生网上评教活动中,教师教学水平得到学生广泛好评,参评课程优秀率分别达到79.47%、85.30%、89.34%。
西南大学现任领导 | |||
---|---|---|---|
校长 | 党委常委 | 张卫国 | |
副校长 | 党委常委 | 陈时见 | 靳玉乐 |
王永才 | 崔延强 | ||
周常勇 | |||
李明 | |||
党委书记 | 黄蓉生 | ||
党委副书记 | 安春元 | 张跃光 | |
纪委书记 | 徐晓黎 |
袁隆平 | 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 |
吴明珠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向仲怀 | 中国工程院院士 |
孟安明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赵进东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包为民 |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向宗鲁 | 杰出的文献学家,曾任重庆大学、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
赖以庄 | 老同盟会员,辛亥革命的参与者,辛亥革命元勋杨庶堪的重要助手,原西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 |
胡锦矗 | 著名大熊猫研究专家 |
孟 杰 |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
罗泽伟 | 复旦大学遗传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
尧德中 | 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
马正强 |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系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 |
尹应武 | 清华大学教授、清华紫光英力公司董事长、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
姚建宗 | 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教学名师 |
许炯心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
谢世杰 | 原四川省委书记 |
杜宜谨 | 原中国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 |
蒋 理 | 国际化学工业协会董事长 |
黄启璪 |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滕久明 |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国有主要骨干企业巡视组组长 |
温思美 |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 |
敬正书 | 原水利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委员 |
黄彦蓉 | 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全国妇联副主席;现任四川省副省长 |
闫小培 | 致公党中央副主席 |
陈晓华 | 农业部副部长、党组成员 |
冯海发 | 中央政策研究室农村局局长 |
肖 秧 | 原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四川省人民政府省长 |
徐世群 | 原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
肖祖修 | 原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人大副主任 |
童小平 | 重庆市政府副市长、党组成员 |
欧顺清 | 重庆市人民政府秘书长 |
何事忠 |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
李 兵 | 重庆市政协副主席 |
黄彦蓉 | 四川省副省长 |
杨海清 |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 |
林季周 | 原陕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
李铮友 | 原云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
张君高 | 中国驻圭亚那大使 |
李丹阳 | 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 |
张 鲁 | 国家一级编剧、重庆电视台编导 |
钱永华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党委书记 |
原一川 | 云南师范大学副校长 |
綦好东 | 山东财经大学副校长 |
简大钧 | 原江南大学党委书记 |
贾本乾 | 原重庆医科大学党委书记 |
傅世放 | 原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校长 |
饶宁华 | 原重庆理工大学党委书记 |
周介铭 | 四川师范大学校长 |
周泽扬 | 重庆师范大学校长 |
苏智先 | 绵阳师范学院首任党委书记、校长 |
谭辉旭 | 原乐山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校长 |
唐华俊 |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 |
姜晓亭 | 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四川省核安全管理局局长(兼) |
陈荑茁 |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兼总裁 |
王一鸣 | 国家计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 |
邱道持 | 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副局长 |
吴康明 | 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副校长(副院长)(正厅局级) |
谭 净 | 致公党重庆市委副主委兼秘书长 |
罗清泉 |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
杨 波 | 南充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
王 刚 | 民进河北省委副主委、石家庄市委主委,石家庄市副市长 |
周燕华 | 海南省农业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
李建军 | 贵州大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 |
赵 伐 | 宁波大学副校长 |
龚登墉 | 成都外事学院院长 |
赵昌文 | 四川大学副校长 |
温思美 | 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 |
任永昌 | 四川省林业厅厅长 |
刘志成 | 中国农科院副院长 |
张亚雯 | 第29届北京奥运会羽毛球女双季军 |
施廷懋 | 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女子双人三米板冠军、第十四届国际泳联上海世界锦标赛女子一米板冠军 |
陈丽莎 | 第22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田径女子接力冠军 |
邹光友 | 四川光友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光友粉丝”创始人 |
黄蓉生 | 重庆市党代会代表;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十七大,十八大代表;西南大学党委书记 |
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前身为始建于1938年的建华高级农业职业学校,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中央畜牧实验所、农业实验所和血清研究所所在地,解放后为国内著名 的四川省荣昌畜牧兽医学校,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升建为四川畜牧兽医学院。2001年经教育部批准,与原西南农业大学、 中国农科院柑橘研究所合并组建新的西南农业大学, 设立荣昌校区。2005年7月,西南农业大学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组建西南大学。
校区位于成渝高速公路、 成渝铁路中段的 “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荣昌县城。(荣昌畜牧优势突出, 有中国三大和世界八大优良地方猪种之一的荣昌猪, 是我国推广面积较大、较具影响的地方猪种 之一, 是四川白鹅的主产区。全县有饲料生产企业50多家,GMP兽药生产企业8家,GMP人药生产企业2家, 现已成为西部较大的兽药饲料生产基地和集散地,是全国较大的仔猪生产基地)。
校区为重庆市园林式单位,占地462亩、校舍建筑面积13余万平方米,仪器及办公设备总值4300多万元,各种设施比较齐备, 能够满足目前教学、科研需要。 图书馆藏书30余万册, 电子期刊818万多条, 已经实现与西南大学本部的VPN高速链接。畜牧、兽医、水产及相关学科特色突出,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4300余人, 其中硕士研究生60人; 各类成人教育、函授教育、校外办学点共有学生800余人。 现有在职教职工482人, 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94人,博士、硕士118人,讲师等中级职称149人。省部级突出贡献专家1人, 重庆市322人才工程1人, 硕士生导师20人,离退休教职工215人。
校区设有重庆畜牧科技城畜牧科技信息中心、动物药品研究所、名特水产研究所、生物技术中心;动物疫病快速诊断及预防研究中心,拥有饲料总厂、动物药品厂、 实习牧场、渔场、动物医院、标本厂等设施齐全的教学实习场所;与中国重庆畜牧科技城8家大型GMP兽药企业、饲料企业、生物技术企业建立了“8+1”校企 联合体, 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双赢。还与川渝两地其余多家大型饲料公司、兽药生产企业、水产养殖场等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开辟了师生校外教学实验实习基地。
为适应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目标发展的需要,发挥高水平综合大学优势,西南大学在荣昌校区设立了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水产系、商贸系、信息管理 系、基础部和成教部等教学单位, 负责承担荣昌校区的教学任务。 校区设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公共事业管理等7个普通本科专业;有预防兽医学、基础兽医学省部级重点学科两个;淡水鱼类养殖学、中兽医药物学、畜产品加工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遗传学省部级重点课程五个;畜产品加工学市级精品课程一个;养殖技术专业为国家精品专业。“鸡法氏囊病精制蛋黄抗体”获国家新兽药二类证书,“肉牛养殖与草场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专项项目通过鉴定验收,成功培育出重庆市* 个畜禽新品种“渝西乌鸡”。基础兽医学、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动物遗传育种等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初步形成了以畜牧、兽医、水产为主,覆盖牧渔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文、理、工、管多学科、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校区在近70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为宗旨,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实践型人才为特色,狠抓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 法的改革,强化基础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走出了一条立足川渝、辐射西 南、放眼全国的特色办学之路。几十年来,校区为社会输送人才60000余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他们在各自岗位上充分发挥专业基础扎实,能吃苦耐劳,实 践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在较短时间内就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或行业领军人物,有国际知名学者、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也有全国青年科学家、“五一”劳动奖 章获得者和知名企业家,有的还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2006年,动物科学系、动物医学系在校学生邓费建、邓波兄弟俩,因学以致用、自立自强被评为 “2006中国教育年度十大新闻人物”和“2006感动重庆十大人物”,并荣获“重庆青年五四奖章”,受到国家教育部和重庆市领导的接见。
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近年来,校区加强了对外合作,目前主要进行的合作项目有肉鸡生产技术、宠物狗饲料研究、中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等15个项目。许多企业来校区设立奖学金,支持学校办学。
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校区加强了国际交流,与美国、加拿大、法国、俄罗斯、日本、荷兰、澳大利亚、吉尔吉斯、泰国等20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进行了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还长年聘请了外籍教师任教,从而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了科技的交流和发展。
目前,西南大学为校区的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今日荣昌校区将秉承西南大学“特立西南,学行天下”的办学精神,以“含弘光大,继往开来”为己任,继续“艰苦创业,负重自强”,积极创造校区美好的明天。
西南大学现有3个*重点学科、9个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68个博士点(含15个博士一级学科自主设置专业)、9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授权点、16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含16个自主设置专业)、5个专业硕士学位、36个省部(市)级重点学科、27个省部(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文科研究基地。学科涵盖11个学科门类,42个一级学科。
院系部门院系名称 | 院系名称 | 院系名称 |
---|---|---|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西南大学法学院 |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
西南大学文学院 | 西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 |
西南大学音乐学院 | 西南大学美术学院 |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西南大学民族学院) |
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 | 西南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西南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西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西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
西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西南大学软件学院) |
西南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 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 | 西南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 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 西南大学药学院(西南大学中医药学院) |
西南大学园艺园林学院 |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 | 西南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
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西南大学含弘学院 |
序号 | 学科名称 | 排名 | 序号 | 学科名称 | 排名 |
---|---|---|---|---|---|
1 | 心理学 | 3 | 26 | 政治学 | 23 |
2 | 水产 | 5 | 27 | 艺术学理论 | 24 |
3 | 教育学 | 6 | 28 | 哲学 | 25 |
4 | 农业资源与环境 | 6 | 29 | 体育学 | 25 |
5 | 畜牧学 | 8 | 30 | 统计学 | 26 |
6 | 农林经济管理 | 9 | 31 | 外国语言文学 | 27 |
7 | 民族学 | 9 | 32 | 社会学 | 27 |
8 | 植物保护 | 10 | 33 | 数学 | 28 |
9 | 农作物学 | 11 | 34 | 化学 | 29 |
10 | 戏剧与影视学 | 12 | 35 | 新闻传播学 | 30 |
11 | 林学 | 14 | 36 | 世界史 | 32 |
12 | 园艺学 | 14 | 37 | 设计学 | 35 |
13 | 农业工程 | 15 | 38 | 生物学 | 42 |
14 | 地质学 | 15 | 39 | 理论经济学 | 44 |
15 | 兽医学 | 15 | 40 | 应用经济学 | 46 |
16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16 | 41 | 物理学 | 47 |
17 | 草学 | 16 | 42 | 公共管理 | 48 |
18 | 地理学 | 17 | 43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8 |
19 |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 | 17 | 44 | 软件工程 | 51 |
20 | 美术学 | 17 | 45 | 法学 | 57 |
21 | 风景园林学 | 19 | 46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67 |
22 | 生态学 | 20 | 47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67 |
23 | 音乐与舞蹈学 | 21 | 48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84 |
24 | 中国史 | 22 | 49 | 工商管理 | 88 |
25 | 中国语言文学 | 22 |
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王小佳
副组长:宋乃庆、张耀光、李 明、
成 员:崔延强、鲁 成、杨光伟、徐 辉、王德福、董乃斌、
李兴元、李 滨
西南大学“211工程”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研究生院
西南大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缙云山下,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国家“111计划”重点建设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单位,教育部表彰的文明校园,办学历史已逾百年。学校由教育部直属高校原西南师范大学与农业部直属重点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于2005年合并组建而成。原两校毗邻而建,同根同源,均发轫于1906年在西南地区开中国之新学的川东师范学堂,几经发展演变,遂成中央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农业部和重庆市重点共建的西南大学。
西南大学是一所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72所高等学校之一,教育部与农业部共建的8所重点大学之一,国家免费师范教育试点的6所高校之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部署的重点建设的4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全国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高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是*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为重庆片“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牵头单位;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重庆市大学联盟的创始学校之一。西南大学位于重庆市北碚区的缙云山南麓,嘉陵江北岸。学校森林覆盖率达80%。学校占地总面积12700余亩(三大校区总面积,其中校本部面积9630余亩)。建筑面积约200万平方米(其中校本部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学校各类运动场总面积20余万平方米。其中4个塑胶田径运动场,1个户外篮球场,3个综合类体育馆,一栋理科实验大楼和一栋留学生大楼。西南大学共有三个校区,总在校生5万余人,其中普通本科生近4万人,硕士、博士研究生11000余人,留学生700余人。(数据截止至2013年11月)
校本部
又名为主校区或北碚校区,位于重庆市北碚区,这里住着博士后、博士硕士研究生、本科*批及提前批次学生、少数民族预科生和留学生,可划分为北区和南区,在校生近5万人(其中博士、硕士研究生11000余人,本科学生30000余人),占地面积9630余亩,建筑面积约166万平方米。(数据截止至2013年11月)
荣昌校区
荣昌校区前身为四川畜牧兽医学院,位于重庆市荣昌县,本科第二批次(含职教师范本科)学生和部分硕士研究生就读于西南大学荣昌校区,在校生近4460人,占地面积520亩,校舍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数据截止至2013年11月)
江北校区
江北校区即应用技术学院。西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位于重庆市渝北区红石支路500号(龙溪街道),是西南大学从事全日制应用技术本科教育的学院,是西南大学下属的32个二级学院之一。学院位于重庆市渝北区龙溪街道红石支路500号,毗邻重庆市区。学院设有七个本科专业,仅在重庆市内招生,其录取分数线为二本控制线,较高分超过重本线。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