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大学城
首页:
uu-net.net
首页。
二手市场,客服帮助,群组,交友。兼职信息。
建设模式/大学城
企业开发模式企业开发模式。企业出资办学,实行“校企共建,学校为主,各校合作”的运行机制。大学城建立管委会,由投资方、校方、经营方组成,履行管理、协调、监督、服务的功能。大学城从资金投入、基本建设到经营管理、后勤服务都采用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如廊坊东方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城的建设就属于此类。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1. 产业化运作,由企业投资兴建,企业拥有城区设施的产权并对其实施产业化运作和管理,企业提供一切教学和生活设施,做好后勤服务,学校则把消费市场全部交给企业,按市场原则运行。
2. 入住大学城的高等院校有偿使用城区资源,并在城区管理部门、教育部门的指导和协调下自主办学。学校是办学的主体,其教学活动不受企业的影响。
3. 城区的城市功能齐全,整个城区按城市社区模式规划建设,形成以若干所大学为核心的具有特定整体功能和环境特征的城市社区。城区的建设和管理注重资源的利用率和资源的共享,社会化程度较高。
校区建设模式许多高等院校、特别是位于大城市的高等院校,其校区位于城市的闹市区,校区内用地极度紧张,一些大学通过将地处城市中心区域地价较高的旧校区置换,在城市近郊购买价格较低的土地,再通过校内挖潜和银行贷款等方式自筹资金建设新校区。一所学校建设成功后,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并在其附近征地建设。随着建设规模的扩大,地方政府也逐步介入其中,出面牵头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强化园区的整体功能,促成大学城的形成。例如浙江省5个高教园区(杭州3个,宁波、温州各1个)的建设就采用了这种方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
1. 建设资金以高校自筹为主。高校筹资的主要方式是资产置换,即将原有黄金地段的小规模校园出让,用所得收入归还新校区建设的贷款。
2. 大学城内一般都聚集了多所高校,使得高等教育的资源可以实现合理配置和共享,并为开展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提供了操作空间。
3. 大学城的建设与城市功能的重新组合紧密结合,大学城成为推动当地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
异地分校模式地方政府通过实施或无偿划拨土地,大幅度降低土地费用、减免城市基础建设配套费等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吸引高等学校前来建设新校区,这样不仅改善了高等院校的办学条件,而且高校科技产业化和后勤社会化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例如,珠海市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引进了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一批全国著名高校在珠海建立分校的,从而加速了珠海市城市文化科学品味和经济建设的快速提升。这类大学城建设的特点是:
1. 这种模式以政府行为为主。大学城多由政府出面策划,并由政府促成高等院校进入办学。由此可见,地方政府投资与优惠政策的引导是大学城形成的关键。
2. 入驻大学城的高等院校是建设大学校区的主体。学校通过市场运作来筹集建校资金,并通过收取学费来抵偿办学费用。这些大学出于学校的发展、办学声誉、经费压力等原因,也愿意集中较多的人力、物力创办新的分校校区。
3. 由于有地方政府的支持,而且入城的学校又有一定的知名度,因此这类大学城建设的社会信任度较高,在市场运作中也容易获得社会各界的支持。
简介/大学城
大学城(HEMC, higher education mega center,或者College Town/University Town),指一种因为高等教育而形成的居民点城镇模式。一般来说,大学城形成于欧洲,比如如意大利的博洛尼亚、英国的剑桥和牛津、德国的柏林洪堡地区和海德堡、瑞典的乌普萨拉等等。欧美的大学城一般是独立的小城,拥有一所或多所较大的学校。也有的大学城指的是一个大城市中的某个片区,集中了很多大学。独立大学城的人口一般在5万到10万,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便利的食宿、交通等条件。大学城的功能主要是为高校提供基础设施和后勤系统社会保障,通过一定机制吸纳高校入城办学。
国外大学城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生成,如美国的波士顿,英国的牛津、剑桥等大学城,它们都经过百年以上的历史自然形成;另一种是主动构建,如美国的夏洛茨威尔、州学院、麦迪逊、日本的筑波大学城等,它们是二战后随着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由国家、地方政府、高等院校和企业等多方合作而共同构建的。大学城中一般有至少一所大型的综合性大学,或者是集中了一些比较小的但是数量较多的小型院校,比如文理学院和社区学院等。大学城的当地居民一般为学校的雇员和教师,而外来的学生人数一般都会超过当地的本地居民人数。欧洲的大学城一般都以拥有古老大学为荣,那些大学城不仅是教育和文化中心,有时也会因为其巨大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力而成为政治中心。而美国的大学城则是发展最迅速的。美国的一流名校大多数都处在传统大学城(如安阿伯、兰辛、州学院、卡城、普林斯顿、帕罗奥托等)或大城市中的大学城区(如波士顿、费城、洛杉矶、匹兹堡、芝加哥的大学城区)。【
世界大学城/大学城
波茨斯楚姆(南非西北大学波茨斯楚姆分校)
格拉汉姆斯城(英国国教显圣会学院、罗德大学、斯泰伦博斯大学)
德国
明斯特(明斯特大学)
海德堡(海德堡大学、海德堡犹太大学、席勒国际大学、海德堡应用科学大学)
布莱斯弗赖堡(弗赖堡天主教应用科学大学、弗赖堡新教应用科学大学、弗赖堡音乐学院、国际合作教育大学、弗莱堡大学)
哥根廷(哥根廷大学)
柏林洪堡(洪堡大学)
康斯坦茨(康斯坦茨大学、康斯坦茨应用科学大学)
英国
牛津(牛津大学)
剑桥(剑桥大学、安格利亚鲁斯金大学)
加迪夫(加迪夫大学)
达拉谟(达拉谟大学)
米德尔斯堡(提赛德大学)
利兹(利兹大学、利兹艺术学院、利兹音乐学院、北方现代舞蹈学院)
约克(约克大学、约克圣约翰大学、约克法学院)
伍斯特(伍斯特大学、伍斯特工程学院)
爱尔兰
贝尔菲尔德(都柏林大学学院)
卡斯托特里(李莫里克大学)
瑞士
佛里堡(佛里堡大学、西瑞士应用科学大学、佛里堡艺术学校)
洛桑(瑞士洛桑理工大学、洛桑大学)
意大利
博洛尼亚(博罗尼亚大学)
葡萄牙
艾佛拉(艾佛拉大学)
科因布拉(科因布拉大学)
瑞典
乌普萨拉(乌普萨拉大学)
巴西
圣塔马利亚(圣塔马利亚联邦大学、弗兰西斯科大学、巴西路德教大学)
圣诺昂德利(圣诺昂德利联邦大学)
加拿大
金斯顿(圣劳伦斯大学、皇后大学、加拿大皇家军事学院)
滑铁卢(滑铁卢大学、康尼斯托加学院、维尔福德劳里埃大学)
哈利法克斯(达尔豪斯大学、圣玛丽大学、圣文森特山大学、新斯科舍社区学院、新斯科舍美术设计学院、国王大学学院)
舍布鲁克(舍布鲁克大学、主教大学、尚普兰学院、舍布鲁克学院)
美国
麦迪逊(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
安阿伯(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东密歇根大学)
匹兹堡奥克兰区(卡内基梅陇大学、卡罗尔大学、匹兹堡大学)
波士顿及附近(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波士顿学院、东北大学、塔夫茨大学、布兰迪斯大学、维尔斯利学院、马萨诸塞大学波士顿分校、福萨科大学、西蒙斯学院、伊曼纽尔学院、罗克斯伯里学院、巴克山社区学院)
宾夕法尼亚州(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帕克分校)
伍斯特(伍斯特理工学院、克拉克大学、伍斯特州立大学、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
西马萨诸塞区(阿莫斯特学院、马萨诸塞大学阿莫斯特分校、汉普什尔学院、史密斯学院、曼荷莲学院)
卡城(德州农工大学)
奥斯丁(德克萨斯大学奥斯丁分校)
奥什科什(威斯康星大学奥什科什分校)
戴维斯(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里弗塞得(加州大学河滨分校、加州浸会大学、拉锡耶纳大学)
圣伯纳蒂诺(加州州立大学圣伯纳蒂诺分校、北美体育大学)
纽黑文(纽黑文大学、耶鲁大学、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阿波图斯玛格努斯学院、昆尼皮亚克大学)
布鲁明顿(印第安那大学布鲁明顿分校)
林肯(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
帕罗奥托(斯坦福大学)
伯克利(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圣塔芭芭拉(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圣塔芭芭拉城市学院、菲尔丁研究生大学、威斯特蒙德学院)
圣克鲁斯(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
西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拉霍拉(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
伯利恒(利哈依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利哈依河谷分校)
奥本(奥本大学)
厄巴纳香槟(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佐治亚雅典(佐治亚大学)
俄亥俄雅典(俄亥俄大学)
哥伦布(俄亥俄州立大学)
汉诺佛(达特茅斯学院)
南本(圣母大学)
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
伊萨卡(伊萨卡学院、康奈尔大学)
阿美斯(艾奥瓦州立大学)
西拉法叶(普渡大学)
多佛(特拉华州立大学)
科里奇帕克(马里兰大学帕克分校)
密尔沃基(威斯康星大学密尔沃基分校)
兰辛(密歇根州立大学)
普罗维登斯(罗德岛学院、布朗大学、罗格威廉姆斯大学、罗德岛设计学院、约翰逊和威尔士大学)
密苏里哥伦比亚(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哥伦比亚学院、史蒂芬斯学院)
阿尔图纳(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阿尔图纳分校)
伊利(梅西赫斯特学院、甘农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伊利毕兰德学院分校)
费城大学园区(宾夕法尼亚大学、德雷塞尔大学、天普大学、费城科学大学、斯沃斯莫尔学院)
伊万斯顿(西北大学)
刘易斯堡(巴克内尔大学)
罗彻斯特(罗彻斯特大学、罗彻斯特理工学院、圣约翰费舍尔学院、罗伯特魏来恩学院、纽约州立大学布鲁克波特分校、纽约州立大学帝国之州学院分校)
北卡罗来纳大三角区(杜克大学、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罗利分校、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温斯顿萨勒姆(维克森林大学)
纳什维尔(田纳西州立大学、范德比尔特大学、贝尔蒙特大学、利普斯康普大学、菲斯科大学、阿奎纳斯学院)
夏洛茨威尔(弗吉尼亚大学)
模式/大学城
教学主导型该模式立足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环境和条件,为了满足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所要求的高等教育走向大众化的需求,其目的和任务主要是通过原有高校的内部挖潜和加大外部投入,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和提高其效率,以推进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浙江杭州下沙、滨江、小和山、宁波和温州茶山五大高教园区,上海松江大学园区、浦东大学集聚点,河北廓坊东方大学城、江苏连云港市高校教育园区、北京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大港生态高教园区等最为典型。
以浙江的三个高教园区、廊坊东方大学城和大港高教园区为例作一详细分析。据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和区域发展研究所所作的杭州新一轮总体规划和高教产业规划,将杭州下沙大学城原来的“以通过与下沙经济开发区形成密切的产学研结合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为主要功能”的定位调整为“以理工科院校为主,以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为目标,理顺产、学、研关系,使高教园区与开发区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高校不仅为开发区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还要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培养和培训基地,开发区企业则为高校发展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并成为高校学生的实习基地。”滨江大学城调整为“以理工科院校和科研院校为主,以少量其它高职院校和中小型科研机构为辅的综合性高教区块。”小和山高教园区则定位于“以文科和文理兼容的中小型大学、学院、高职院校为主,与小和山风景区相匹配的、相互协调的、集教育科研、度假和休闲为一体的开放型、园林式的高教园区。”
为贯彻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精神,满足各高校扩大招生的需求,也为了适应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教育后勤社会化的需要,使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使高等教育能本着融通、融解、融洽、融合的要义,对各种教育、教学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将不同门类的学科、不同风格的学校集于一体,探索培养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新模式。1999年夏,北京市对外服务公司审时度势,看到了中国入世后社会对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切需求,认识到高教发展在未来中国教育产业兴起中的地位,从而抓住解决“高校扩招、校舍不足”的瓶颈问题,顺应教育资源重组整合的大趋势,在京津线中段的河北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兴建了东方(华北)大学城。随着廊坊市人均国民收入和财政收入、城镇居民和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按照“形象建设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在“园林式、生态型、现代化”的城市功能定位的前提下,大学城将成为一个拥有各类综合教学楼、科研实验楼、计算机中心、校园互联网络系统、图书资料信息中心、各种体育运动中心、文化宫、大礼堂、文化广场以及学生公寓、教师公寓、书店、健身、商业、餐饮、医院、交通、保安、清洁卫生等各项配套服务设施为一体的大型科技教育园区。
天津市计划通过对大港新区社会、经济、环境条件的综合分析和合理预测,以跨世纪城市规划和面向21世纪、面向现代化的战略思想为指导,逐步把大港区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计先进、经济发达、基础设施齐全、交通生活便捷、科技文化昌盛、环境优美和富有特色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区,促进绿色旅游、度假、休疗养等,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一个广阔森林情趣的活动场所。在大港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这样一个城市基础上,结合大港高教区的发展条件和建设环境,大港生态高教园区的功能主要定位在:①区域性,立足于天津市发展的广大腹地,是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教育科研产业基地。②战略性,高教区建设应成为带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力量,在整个大港区乃至天津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过程中具有战略性的意义。③生态性,高教区的建设既是城市生态系统的完善,更体现出了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④景观标志性,高教区建设应集中体现大港城区发展的现代化风貌,逐步建设成为具有标志性的城市生活理念和空间特色。
研究主导型该模式立足于大学城所在区域现有的高新技术开发条件,考虑区域经济发展对扩大和持续高新技术研究的需求,将高等教育与高新技术产业和企业相结合,从而促进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发挥。以深圳大学城,广东珠海、东莞、广州大学科技城,上海杨浦东方大学城等为代表并作具体分析。
1996年底,由清华出资2000万,深圳市府出资6000万,共同组建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拉开了深圳大学城的序幕。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深圳市提出通过发展高水平的高等教育来实现“区域经济中心城市、高科技城市、园林花园式国际性城市”的目标。2000年初,深圳市成立了深圳大学城规划建设领导小组,统筹规划大学城建设,大学城选址西丽塘朗地区,市政府从缺少一流的开发人者和拥有知识产权的高科技项目的实际出发,不追求大学生规模,确定该大学城的主要功能是培养高层次科技开发人者;学历在硕士以上,从事高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参与深圳重大工程项目,并提供咨询和评估;并为深圳二次创业储备人才和项目的后续力量。为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珠海市重新调整高等教育发展思路,“只求所在,不求所有”,创造条件吸引名牌大学到珠海办学,珠海市将拟办珠海大学的校园无偿提供给中山大学办珠海校区,在此基础上再增加面积,还给学校投资1亿元,由中山大学永久使用和管理,继中山大学之后,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纷纷进入珠海办学,清华科技园、哈尔滨工业大学也已落户珠海。珠海大学园区规划20平方公里土地,计划用5-10年建成,初步规划全日制在校生5.5万人,以本科教育为主,逐步发展研究生教育和继续教育,并建立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发展高科技产业,预期使珠海大学园区成为是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功能区。同一时期,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基本实现了农村工业化、城乡一体化后脱胎成为一座经济规模较大的新兴产业城市的东莞市也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选择科教与产业相结合作为突破口,建立大学科技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中的东莞大学科技城占地50平方公里,有高新技术产业区、研发机构区、科技展览区、行政办公文化商贸区、生态保护区五大功能区,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26所高校进驻科技城,大学科技城初步定位在集高新技术产品研发和制造、成果交易和转化、技术培训和服务于一体的科教与产业结合的创新基地。面对周边城市发展高等教育的强劲势头,广州市在2000年8月提出了创办大学城的设想,经过随后的多方论证,确定大学城将建在番禺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规划人口为35万-40万人(包括村镇人口),三年内建成,广州大学城规划强调大学城既具有作为一个承担特定功能的新城区“城”的特征,又有作为一个大学集中地的特征,因此大学城的发展定位于以高科技制造业为基础,推动科学技术研究和开发应用,以形成科学研究综合体为目标,培育创新环境,促进广州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从而发展成为一座具有高质量生态环境、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高效益的投资管理软环境、以产、学、研为主、辅以少量高级住宅的多功能现代新型城区,使其成为广州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最终发展成为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21世纪华南地区的高级人才培养中心、科学研究和交流中心、知识创新中心、研制开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和成果转化中心。
由于地域条件限制,上海市大多数高校的校园规模偏小,少数高校占地面积不足百亩,阻碍了上海高等教育的发展。2000年5月,杨浦区经过多方调研,做出依托复旦、同济等大学规划建设东方大学城的战略决策,旨在以实现“科教兴区”为目的,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用地调整、环境整治、机制创新、政策扶持和创业投资等途径,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教人才资源库、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基地和产业基地、创业投资或风险投资基金关注的热土、创新机制的试验田,最终把它建设成为一流的大学科教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和优美的生活区,即在杨浦形成一个以大学为纽带,辐射周边地区,集教育功能、产业功能和生活服务功能为一体,文化氛围浓厚、科技产业发达、服务体系完善、优秀人才汇聚、生态环境良好的局部优化区域,并最终成为一流的大学科教区、新兴的高新技术产业区、优美的生活区和商贸区。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竞争日趋白热化。这种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水平的竞争。众所周知,只有使科学技术与经济有机结合,并最终获得在市场上的领先能力,才能把科技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实践证明,科技工业园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地区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正如江泽民主席在1996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讲话中所说:“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这种产业发展与科技活动的结合,解决了科技与经济脱离的难题,使人类的发现能够畅通地转移到产业领域,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技工业园区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推动社会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随着以高新技术开发和研究为主导功能的大学城的建设,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在高新技术园区所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大学不仅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培养人才的摇篮,而且也是新知识、新技术的诞生地。高新技术园区与高等院校密集的大学城的结合,有利于智力与资金的结合、科研与生产的结合。
长期以来,大学和科研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探求知识、取得科研成果、与此同时培养可以进行高强度研究开发活动的人才。由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这种工作目标和工作兴趣,使其在一定意义“超凡脱俗”,对于政界和经济界不够了解并且有轻视的倾向。大学和科研机构按照从学生到教授、从科研成果到著书立说这一模式运行了近20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种情况略有变化,不但一些人文科学教授从政,一些自然科学家也进入了政府机构,开始了科技界与政界的结合。这种结合使得科技界的地位在“二战”以后得到了显著提高,大学和科研机构受到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但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学和科研机构却面临着两大问题:一是由于科研规模扩大和教学经费的提高,而政府的支持有限,虽然一再向政府施压,仍得不到很好解决,造成科技界和政府的矛盾;二是学校培养的学生逐步不适应企业在技术开发和经营管理两方面能力的要求,因此供大于求,名牌大学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也屡见不鲜,于是,大学和科技界不得不转向社会,面向经济寻求解决问题的出路。大学和科研机构参与高科技园区,可使其扩大对社会开放,密切产学研结合,教学科研从生产实际中获取大量、及时、准确和全方位的信息,促进教学科研机构有效的发展。同时,还可推动大学的改革,调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积极性,优化学校科研资源的配置;重要的是,还将有利于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消解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冲突。较后,大学高新技术成果需要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张和产业化。以高新技术开发和研究为主的大学城,充分体现了大学与科技结合的需求,然而这种模式容易忽视中国现阶段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忽视本科教育教学,忽视大学学科专业的平衡,而极力倾向高层次人才和理工科人才培养,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不平衡。
中国大学城/大学城
广东广州大学城
大学城(HigherEducation MegaCenter,简称HEMC),位
于中国广州市番禺区的小谷围岛,面积17.9平方公里,计划入驻20万大学生,规划城市人口约35万人。大学城总体规划建设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19个月后一期工程正式完工。2004年9月1日,*批进驻大学城的10所广东高校新生陆续进驻大学城。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小谷围岛及其南岸地区,是国家一流的大学园区,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城市新区,面向21世纪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广州国际化区域中心城市地位、生态化和信息化的大学园区。广州大学城规划范围约43.3平方公里,可容纳学生18万-20万人,总人口达35万-40万人(包括村镇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估计总投资规模将达到200亿-300亿元。首期建设的小谷围岛约17.9平方公里,入住的高校有: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星海音乐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等。其中占地面积*是广东工业大学,约2400亩。广州大学城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领先水平的科学研究基地和广州的文化胜地,广州大学城可以极大地推动广州市经济、科技和文化大发展。2004 年 9 月*批约 4.5 万名大学生已先行进入大学城, 2005 年 9 月后在校学生人数为 10 万, 2007 年大学城全部建成后总规划人口预计达到 35 万人,相当于一座中小城市。
广州大学城对外交通干道主要有京港澳高速(原京珠高速公路)、南沙港快速路、广州地铁4号线、7号线以及3条过江隧道,岛内交通以内环、中环、外环3条环路以及12条放射线形成开放式路网。
大学城内有两个地铁4号线车站:大学城北站(位于综合商业北区旁)和大学城南站(位于综合商业南区旁)。
大学城内还有连接市区各地的公共巴士线路(包括常规线路35、86、252、306、310、565、夜48,大学城专线1至6,广东科学中心专线1)。大学城内亦设有岛内线来往主要公共设施与各校区。
此外,大学城内设有一个长途客运站,用于假期接载师生前往临近省市及市区客运站点。
仙林大学城位于南京市仙林副城西北部,面积80平方公里,自然环境优美,北靠栖霞区和*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依灵山山脉,西至土城头路,东临规划城市二环。仙林副城规划东起七乡河,西至绕城公路,南起沪宁高速公路,北至312国道。
仙林大学城现已有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含中北学院)、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森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应天学院、南京技师学院等高校和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南京国际学校、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仙林中小学、南大中小学等中小学入驻并建成招生。
南京江宁大学城江宁大学城由省教育厅与江宁区政府合作、江宁科学园负责开发,规划面积27平方公里,由两大功能区即大学集中区和资源共享区组成。
目前已有15所高校签约入驻江宁大学城。其中部属院校5所: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金陵协和神学院;省属院校8所: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工程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正德职业技术学院,还有2所重点市属高校:南京晓庄学院、金陵科技学院。江宁大学城入驻的高校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 、各高校的办学历史悠久,师资队伍、教育科研、管理制度、校舍建设、校风学风、人才培育等方面均具有*优势。2、都是本部搬迁,而不是作分校。各所高校均规划了行政中心、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真正把办学的重点放到江宁大学城内。3、充分注重学科互补。这些高校的特色分别有工程、医学、经济、交通、师范、药学、航空、水利、宗教、艺术等,学科非常齐全,为今后大学城内实现师资交流、学分互认和教育资源共享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江宁大学城十五所高校总建筑面积超过500万平方米,汇聚师生近20万。拥有国家重点学科35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5个,省重点学科43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8个,水利部重点学科7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设岗学科4个,省级优秀学科梯队4个,省特色、示范专业30个。【1】
江宁大学城配套的资源共享区规划面积达100万平方米,位于大学城的核心地带,包括投资10亿元兴建的体育中心,其中有26000人的体育馆、6000人体育馆及15000平方米综合训练馆,整个工程已于2005年“十运会”前建成并投入使用,承办了女子足球、摔跤等重要赛事。江宁大学城商贸中心、江宁大学城文鼎广场、乐活时尚街区等一批商业娱乐网点陆续开街营业,奥特莱斯商场、五星级国际影城、已成为大学城内师生和居民购物、休闲、娱乐的好去处。【1】
北京良乡大学城良乡大学城(FUNHILL智汇城)是北京市重点工程,是促进首都高等教育布局科学调整的科学决策。FUN HILL智汇城位于房山新城良乡组团东区,京广铁路以东,总占地面积6.7平方千米,规划总面积47.312平方千米、总投资150亿元、入驻师生规模达到10——12万。是良乡城区向东拓展的核心地带。
大学城依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高校资源而建立的中国智库型企业的聚集区、智慧型人才创业基地和全国*合伙制企业示范区,是中国智库型企业走出事业单位体制,面向市场企业化经营的试验基地。
良乡大学城(FUNHILL智汇城)是聚集国家重点知名院校、策略研究机构、保税区、研究所研究院、会议会展与国际交流于一体的智慧型产业孵化基地和智库型创业平台,是智库型企业聚集的智慧之城,立足于打造中国知本家的创业舞台和中国智库大本营。FUNHILL智汇城还将为房山CSD建设聚集消费力量,并对园区内规划、建筑、交通、园林、经济的整体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上海松江大学城海松江新城区西北角,占地约8000亩。松江大学园区2001年启动,2005年基本建成,占地约7236亩。至2005年9月,规划的上海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对外贸易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等7所高校均已入驻。学生规模为8万人,现有学生5.2万余人,教职员工约0.7万人。其中占地面积*是东华大学,约为1400亩。
松江大学城建设是上海创建新型办学模式的一次探索和改革,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机制、新模式:区里出土地、银行贷款搞基建、高校以租赁方式进入园区。大学城“先换机制、再进学校”,几所大学优势互补、强强联合,共同构建没有“围墙”的大学园区,形成规划整体化、资源共享化、后勤社会化、管理集中化的园区运作模式,以此提高办学效益,盘活教学资源,促进上海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满足市民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
武汉黄家湖大学城武汉黄家湖大学城位于白沙洲大桥南端的洪山区青菱乡黄家湖地区,规划总面积50平方公里,以黄家湖为核心,东至汤逊湖,西至青菱湖,三湖一体,地理位置独特,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其规模居全国前列,具有不可多得的交通优势、环境优势和产学研一体化优势。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原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已经入住黄家湖。另外武汉市已经筹建黄家湖湿地公园。黄家湖水域面积851公顷,湖岸线长2.4万余米,黄家湖湿地公园期工程将沿武汉长江工商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校区附近1800米湖岸线,建设12公顷湿地公园。黄家湖高新科技园是黄家湖大学城片区的开发区名称,是武汉市的开发重点,是科教、休闲旅游的优良选择。已经建成双向6车道的白沙洲大道,配备标准的绿化带和公交车道、人行道,到咸宁的城际快铁将开工,规划中的轻轨7号线将于2010年开工,另外预计2014年建成的地铁8号线终点站也会设在黄家湖大学城,周边大型的高质量生活小区正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使白沙洲大道两边呈现出靓丽的都市风景,东边是大学城,西边是商铺和小区。将会有不少企业陆续搬迁或新建在这边。
另外武汉黄家湖大学城周边服务场所有:园艺街,大学城学子最钟爱的饮食娱乐街,汇集各类美食小吃、KTV、溜冰场、宾馆等消费场所。 唐人街,距武汉武汉工商学院最近的美食城。大学生创业城,靠近武汉长江工商学院的商品市场。
西安长安大学城长安大学城位于西安市南郊长安区境内,南依秦岭终南山,西临长安科技产业园,是陕西省重点建设项目。该大学城总体规划25.1平方公里,总投资85亿元人民币。
长安大学城分西区、南区、北区,其中西区位于秦岭北麓的东大街道、滦镇街道等境内,规划面积9.1平方公里,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四所院校;南区位于神禾塬畔,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包括西安财经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西京大学等九所院校;北区位于韦郭路南侧,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包括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五所院校。
兰州榆中大学城兰州榆中大学城位于兰州市榆中盆地,距兰州市中心城区46公里,规划面积32.99平方公里。按照2020年终期规划,该大学城总确定规划面积为32.99平方公里,人口控制规模为25万人,其中大学人口10万人、居住人口15万人。容纳10万大学生。
兰州科教城人口2.4万人,确定本区终期人口控制规模为25万人,其中大学人口10万人、居住人口15万人;科教城可容纳9所普通大学,预计到2010年兰州市科教城须容纳10万在校学生;在科教城安排3所中学,5所小学,规划3所500床位的大型综合医院。
兰州大学一位负责人说,学校对扩大办学规模,将新校区建在科教城很有信心,已入住师生1万余人。该校从2006年起,所有本科生全部在榆中校区上课,学校本部机关也将移往榆中校区。一心两道三带四片科教城规划结构为:建造一个公共服务中心作为核心;以一纵一横两条主干道,构成规划区的两条发展主轴,横轴联系规划区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片区与产业片区;重点培养三条自然生态带;梯度推进大学片区、城市资源共享片区、产业片区、居住片区四大功能片区;设计中还引入了“刚性结构”和“柔性结构”刚柔并济的理念,突出绿色文化,强化一个生态外环。
另外,科教城区域将发展航空和铁路客运业,内部道路规划采用棋盘式方格网络道路格局,构成“三纵三横一环”的主干道系统。
长春高新大学城长春高新大学城位于长春市高新经济产业开发区,“以文化构建高新区的独特基因,用文化激发高新区发展的活力”已成为长春高新区新的战略选择。在新一轮发展进程中,长春高新区将秉承“盛德拓业,精进图强”的精神,打造“未来之城”――即通过科技创造未来、文化引领未来、激情点燃未来、梦想成就未来、绿色守护未来。高新大学城所在的高校有:吉林大学、吉林动画学院、长春理工大学、长春理工大学光电信息学院、吉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长春高新区大力发展新兴文化产业,规划建设了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吉林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园等13个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培育和发展了一批国内知名文化企业,全区文化企业总数超过200家。
福州闽侯大学城福州大学城位于福州闽侯上街镇,乌龙江南岸,西邻京福高速公路,东邻316国道,是福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是集教育、文化、生态于一体的多功能园区。
大学城占地十四点五平方公里,区内山丘点缀、河网密布、水系发达,具有良好生态自然景观。大学生体育场馆、旗山湖公园等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计划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4.5平方公里,开挖湖面520亩,将成为生态学习园区,已入驻的高校有: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工程学院、闽江学院、福建江夏学院、福州教育学院等。
郑州龙子湖大学城龙子湖大学城位于*新区——河南郑州郑东新区,规划面积约22平方公里,主要由高等院校组成。大学城内规划有龙子湖,取“望子成龙”之意。湖面伸入各大学校区,湖中有近两千亩的湖心岛,岛上规划有图书馆、体育场等公共设施。龙子湖通过运河与龙湖及其他河渠相连,是郑东新区生态水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龙子湖大学城的莘莘学子们创造了优美独特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龙子湖大学城是郑东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位于贾鲁支河以南,东风渠、金水东路以北,京珠高速以西。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国际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中医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警察学院、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司法警察职业学院、河南广播电视大学、郑州广播电视大学、河南教育学院。
重庆大学城重庆大学城于2003年4月4日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建设。重庆市大学城位于沙坪坝区西部虎溪镇和陈家桥镇,占地20平方公里。背倚缙云秀峰,远眺歌乐美景,地势平坦,林木葱笼,依山傍水,交通便捷。规划入驻大学6一 10所,教师、学生人数15—20万人。大学城突出以人为本,强调功能分区、资源共享。主要包括城市资源共享区、大学校园区、学生居住区、教师居住区、集中研发孵化区。
厦门集美大学城厦门集美大学城至杏滨路,东至天马山、高速路连接线,北至厦漳泉高速路,南至集美、杏林海堤,西、东分别连接杏林和集美城市组团,规划总用地面积达31.32平方公里,将布置近10所高校,人口总规模预计将达20余万人。已有华侨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工学院、集美大学、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大学医学院(正在建设中,尚未学生入住)、厦门信息学院、厦门职工技术学院等高校,以及中科院与厦门市政府联合创办的城市环境研究所率先进驻。集美大学城传承了集美学村的文教精神,使集美教育更增加了现代化的高校人文配套。据消息,厦门职业中心校还有厦门华厦学院也将于2008年下半年搬迁至集美校区,另厦门还有岛内厦大文教区、五缘湾文教区、岛外翔安大学城等多个高校汇集区。
昆明呈贡大学城昆明市呈贡大学城在2004开始动工,大学城里昆明市市区接近20公里,有近十所高校入住大学城。最早入住大学城的是云南师范大学,云师大是在2007年开始入住大学城的,在其后的一年里,有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中医学院等高校入住。其中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紧紧相连,颇有大学城的味道。在不久的将来,云南各主要高校都将入住大学城。
廊坊东方大学城东方大学城已建成教学楼43栋。分别坐落于教学东区、教学西区、教学北区,我院体育系位于学生公寓共由四个部分组成,东区学生公寓,西区公寓,生活区学生公寓和北寓,共有67栋。我院体育系位于东区,东区学生公寓在东方大学城凯旋门图书馆及文化宫东侧,共有学生公寓4栋,每栋5层,每间可居住学生6人。每人配有一张床,一套学习用桌椅,一个衣柜,一人书架。
体育中心内设有网球馆、游泳馆、综合馆和20片室外网球场地。网球馆内设有6片国际标准网球场地。游泳馆内有深水,浅水两个池,可供学校一年四季使用。综合馆拥有近2000平方米的木质场地,内设乒乓球、排球、羽毛球、篮球、台球等项目。中心体育场位于教学北区,带有6000人左右的看台,场内拥有标准草皮足球场一块,标准塑胶跑道。此外,大学城内还有六块400米跑道的标准体育场。在大学城内有多块篮球场地,排球场地,羽毛球场地,并配有供学校上体育课和学生课外锻炼的体育设施:单杠、双杠、沙坑、铅球投掷区。大学生广场西北侧和文化宫内有室内外冰场各一块,可供学生体育锻炼使用。
沈阳沈北大学城在众多新区中,沈北大学城,这个依托沈北新区道义开发区的“北金廊”龙头板块,以与市中心"亲密接触"的近距离而脱颖而出,迅速地拉升了区域的城市价值;生态沈北的规划倾斜,让沈北大学城尽享城市便利的同时,又披上绿色生态花园新城的桂冠,人居价值加速攀升;承接皇姑区的历史文脉,知名学府云集大学城,人文底蕴与科技创新,让区域发展马力十足;现代服务业的*规划,更是从产业创新的角度托起道义大商圈,为区域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无限活力。
以市政府为目标点,25分钟,就可以从道义沈北大学城开车到达。地铁二号线规划也已从最北的松山路站向北延长近10公里,直达道义开发区。将来还有可能在其间再增加一个站点,使各站间距离为1.5公里左右。届时,从沈北大学城乘坐地铁到达市中心不过10分钟。在市区内繁华所在,分别有从北站始发的236路公交车,从沈阳站始发的255路公交车、从铁西方向发车的141路公交车、从五爱市场方向发车的326、338公交车等,均直达道义开发区。
济南长清大学城长清大学城规范称呼为:济南大学科技园。位于济南长清区崮云湖办事处(原崮山镇),是济南*大学城,以本科层次学校为主,有10所大学入驻,分别是:山东师范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艺术学院、齐鲁工业大学(原山东轻工业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山东女子学院、山东管理学院(原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联合大学、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山东章丘大学城入驻高校:山东财经大学、齐鲁师范学院、济南大学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东行政学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技师学院、山东杏林科技职业学院、山东凯文科技职业学院、山东海天软件工程专修学院。
山东青岛大学城入驻高校: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
山东黄岛大学城入驻高校: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青岛创意媒体学院、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日照大学城
入驻高校:山东体育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日照海事学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潍坊滨海大学城入驻高校: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烟草滨海学院、潍坊职业学院、潍坊技师学院、华洋航海海运学院、潍坊通达国际海运学校、山东神舟重工工程机械技工学校。
哈尔滨呼兰大学城哈尔滨呼兰大学城位于呼兰区利民开发区,以学院路为中心两侧分布有:哈尔滨广厦学院(大学城内*所入驻高校)、哈尔滨华德学院、黑龙江农垦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哈尔滨华夏计算机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东北农业大学成栋学院、黑龙江财经学院、哈尔滨远东理工学院。另在大学城周边分布着:哈尔滨师范大学(江北校区)、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江北校区)、哈尔滨石油学院。
河南新乡大学城新乡大学城位于新乡市华兰大道东段、金穗大道东段与新中大道合围的区域,是河南省一流的大学园区,可容纳学生10万余人,进驻6所高校,5所本科院校分别是: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医学院、新乡学院(原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平原大学、新乡市教育学院合并)、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一所专科院校: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这里是六校娱乐、文化、餐饮、购物中心,是六所高校学生的生活基地。
南昌昌北(下罗)大学城入驻高校:华东交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南昌理工学院、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江西青年职业学院等高校。
文化特性/大学城
历史性从高校文化层面来看,大学城文化具有历史积淀性,侧重于文化濡化,即通过教学、科研、社团活动等途径传承现有文化,使年轻人逐步完成社会化过程。高校是文化濡化的重要机构之一,更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较后一个相对具有系统性和组织性的濡化机构,对青年人的社会化过程起着关键作用。而大学城以高校为核心,同时配有社区和商业区等相关设施,相对于以往的传统大学更具有社会性,其文化的历史积淀和传承功能就显得更为鲜明。
整合性从各高校之间的文化关系来看,大学城文化具有相对整合性,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逐步达到文化的共享与整合。相对于传统的高校,大学城文化更具开放性的特征,高校之间虽然相对独立,但又同属一个大学城。首先在建筑规划和区域文化等方面就具有相通性;随着办学的不断深入,高校之间无论在教学设备、课程和师资等教学资源方面,还是在非正式的学生社团方面,都会逐步达成共享,较后整合成一种高校各具特色又相对和谐的大学城文化。
创新性从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文化转换来看,大学城文化具有创新性,并能进一步将创造的新文化转换成其他形式,甚至产生直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由于文化的创新需要文化的长久积淀,更需要高级人才和硬件配套的支撑,高校历来是文化创新的重要阵地。在大学城的大环境下,由于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更加自然和紧密,文化的转换渠道更畅通,高校内的文化创新因素可以更便捷、更直接地进行转换,从而产生社会和经济效应。
传播性从高校文化和社区文化的关系来看,大学城文化具有传播性。通过和周边社区的长时间接触,高校文化向周边社区传播,同时吸纳社区的文化特色,甚至有可能通过文化涵化形成相互融合的文化整体。 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目前的大学城普遍存在文化缺失现象,其文化内涵并未呈现出上述四大特性。下文对中国大学城文化缺失现象的阐述及原因分析,主要以高校文化这一大学城文化的核心组成要素为中心而展开。
高校的文化底蕴——积淀与传承尚需时日
大学文化是具有个性的,这种个性与一所大学的文化底蕴紧密相关,并主要通过文化濡化等方式,被一代代学生传承和发扬,最终受到社会的公认而成为其特有的品格与特色。英国牛津、剑桥的博雅之风,德国柏林、海德堡的研究之气,美国哈佛、耶鲁的开放之习,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高师精神,不但能熏陶本校师生,还能感染整个社区乃至社会。文化底蕴的形成需要历史的积淀,更需要一代代人的努力。西方诸多大学城(尤其是自然发展型大学城)历经几个世纪的发展演化,才逐渐形成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高校文化特色。
而中国目前的大学城基本属于规划建设型,不少大学城的高校属于某一市区大学的分校,从建成至今最多不过十年时间,不说积淀特有的文化底蕴,即便是传承老校区的文化传统也非易事。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有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与约翰·霍布金斯大学首任校长吉尔曼:“大学的荣誉应该取决于教师和学者总的品质,而不应取决于人数,更不取决于供他们使用的建筑物”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两地办学或郊区办学引起的种种困难,大学城多数教师都住在远离校舍的市区,再加上文化的不可复制性,一栋栋“大楼”是建起来了,“大师”及其精神的发扬却远非一朝一夕可以达成。
高校之间——文化共享与整合任重道远
文化作为一个系统,是由各要素组成的,文化整合即各种文化要素或类型相互适应、协调,最终成为一个有机文化整体的过程。大学城各高校之间通过教学资源的共享,做到优势互补,并逐渐达到文化的共享与整合,本是大学城文化的应有之义。各所高校由于具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相对统一的价值取向和教学组织管理模式,本应具有较强的文化整合性。但事实上相互之间的文化共享与整合度却不高,再加上教育资源的共享涉及方方面面的配合与协调,在文化整合的过程中还可能产生各种文化冲突。高校之间文化冲突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教育资源的闲置,这种教育资源的闲置既包括活动场所、活动设施等硬件资源的闲置,也包括教师、学生以及校园文化传统等软件资源的闲置。高校之间文化共享与整合方面存在的另一问题是:图书馆、机房、食堂等部分硬件资源的共享较易达成,师资、课程等软件资源的共享相对滞后,与之相关的教育理念、价值规范及风俗习惯等文化的共享和整合则更需时日。当然,大学城高校之间的文化共享和整合永远建立在各高校的相对独立性和独特性之上,不可能也没必要达到百分之百的整合,而在大学城建设的初期出现教育资源的闲置和文化冲突现象,可能也是中国大学城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
高校企业间—文化创新与转换渠道堵塞
大学城的文化创新与转换功能集中体现在部分特殊的规划建设型大学城,即科技园区上。目前,全球约有1000个左右的科技园区分布在世界近50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各地政治制度、管理体制、技术创新水平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各科技园区的文化创造与技术转换模式互不相同,但这些模式各异的成熟科技园区之间又拥有诸多相通之处:一是以智力资源为依托,如硅谷拥有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一大批大学和专业科研机构,拥有30多万名高科技人才,筑波地区聚集了48个研究机构、教育院所和115万多名研究人员;二是大学和研究机构、企业、政府以及中介机构四个文化创新和科技转换主体高效运作。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中国目前的科技园区已不下50个,但在文化创新和科技转换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大学和科研机构作为文化创新主体,由于文化底蕴的匮乏,相互之间少有文化共享,未形成一个整合性较强的文化体系,在科技创新方面尚缺乏后劲;二是企业作为科技转换的较后一环,由于发展环境不完善、内部运作机制不健全等原因,还不能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政府和中介机构作为科技转换的中间环节,在引导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协同工作方面不是很到位。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各科技园区内文化资源的有效配置,使得文化不能顺利实现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也正是中国大学城文化缺失的重要表现。
高校社区间——文化传播与涵化举步维艰
一般而言,文化传播的结果有以下几种:一是两个文化体系相互吸纳了对方的部分文化因素,但仍旧保持各自独立性;二是一方被另一方同化,从而融入对方文化体系之中;三是相互吸纳对方部分文化因素,形成一个新的文化体系;四是相互(或一方对另一方)拒斥而保持各自独立性。西方多数自然发展型的大学城,其高校与社区之间文化传播的结果,基本上属于上述第三种,即经过长时期的磨合和适应,高校文化与社区文化相互吸纳对方部分文化因素,并最终整合成一个既不同于高校文化、又区别于原先社区文化的大学城文化体系。
另一方面,文化传播和涵化的范围、程度与两种文化体系之间的相似度、接触时间基本成正比,在长期的磨合过程中,遭遇拒斥甚至文化冲突是自然现象。比如剑桥大学,由于宗教习俗各异,加上年轻的大学生们调皮闹腾,据说在其刚刚兴起的12世纪,就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还曾发生多起学生和居民之间的群殴事件。中国目前的大学城大都设在某一城市的边缘或郊区,高校周边社区或是原先的乡镇,或是新建的生活区和商业区,社区居民与高校师生在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再加上相互接触时间不长,直接影响了两者之间文化传播和涵化的范围和程度。更有甚者,考虑到大学城周边社区建设不完善、人员杂乱等情况,部分大学城的高校管理者限制大学生随意出入教学区或宿舍区,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和社区之间的文化传播途径。可见,目前中国大学城高校和社区之间的文化传播和涵化现状较为尴尬,基本上还处于只吸纳对方的部分文化因素、但仍保持各自独立性的阶段,甚至存在相互拒斥的文化冲突现象,离最终形成高校文化和社区文化相互融合的开放式大学城文化体系,还有一段较远的距离。
概况/大学城
大学很久以来就有,大学城在国外出现也已有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而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第二次院校调整,有关高等院校实行“聚合”的结果是独立大学规模的扩大、多校区大学的进一步发展、大学及其校园在空间上的进一步集中以及高等院校的城市化、区域化趋势日益明显等等。而随着加速发展的以技术和通信革命为特征的知识经济革命、中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的继续增长、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理念的提出和实践等等,有越来越多的人需要接受高等教育。面临着一个庞大的有着不同背景和不同经历的学习人口,中国的高等教育逐渐地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和普及化方向发展。与此同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的教育和科研功能空前强化,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社会的口号日益响亮,再加上中国政府在高等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转换、企业与高校的联姻等社会因素的共同作用,大学城开始在中国蓬勃发展。
规划建造的大学城必然要有一个发展目标,这一目标必然有其内在的功能要求,而要满足其内在的功能,就需要有其相应的区位选择、对入住院校的选择以及内部的结构安排等等。大学城的功能定位是指在大学城周围宏观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空间坐标系”中,综合确定某个具体大学城的“坐标”和未来发展轨迹的过程。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投入建设的大学城主要有南京仙林大学城、北京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北京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南京江宁大学城、南京浦口大学城、陕西西安长安大学城、河北廊坊东方大学城、上海松江大学园区、浦东大学集聚点、常州大学城、山东济南大学科技园、江苏连云港高校教育园区、浙江杭州滨江高教园区、下沙高教园区、小和山高教园区、宁波高教园区、温州茶山高教园区以及广东的广州大学城、深圳大学城、珠海大学园区、东莞大学城、贵阳花溪大学城、湖南长沙岳麓山大学城等等,而天津、上海杨浦、山西、内蒙古包头、福建厦门、云南昆明和玉溪等地都在进行大学城的规划和建设研究过程。就已规划建设的几个主要大学城而言,已做出初步的功能定位。据分析,影响大学城功能的因素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现状基础;二是潜在优势;三是宏观环境的要求。综合考虑以上三个因素,依据中国大多已经完成、正在建设以及将要建设的大学城所在区域的现状基础、宏观社会环境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分析大学城发展的潜在优势,大学城功能主要采用两种定位模式。
温馨提醒:文章观点来源网络,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本文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