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最需要注意的就是风险,而资金的安全则是重中之重,在互联网金融的大环境下,银行将接入更多的第三方社会化应用,更多的用户交互信息通过社会化网络快速传播。新一代互联网银行运行在开放的互联网环境下,就必须要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和舆论监控管理体系。当作为经营管理主体的银行,只有建立起有效的社会化应用审核和管理机制,充分评估第三方应用给平台带来的安全风险和用户隐私风险,才能获取到用户对银行的充分信任。同时,银行还必须及时建立完备的社会化网络媒体监测机制,才能获得更多的社会化力量的支撑,因为监控社会化媒体不仅是实时为客户提供贴身服务的前提,更是引导舆论导向,实现危机管理和公关的必要条件。
提高支付安全,完善信息与征信体系
【司马光】互联网金融下的银行服务转型升级移动互联网正在推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不仅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模式,还改变了人们的交流交往方式。商业银行不能再单纯依赖网点进行产品销售,而应该采取多种渠道推荐金融产品。银行应该把握好成本低廉的新媒体工具如微博、社交网站、视频等新兴的销售渠道。不仅能增加与客户的沟通,还能利用其背后的云数据和社交功能将产品推广开来,从而实现产品营销和品牌营销。微信的特有属性非常适合做CRM管理工具,数据库营销就是以与顾客建立一对一的互动沟通关系为目标,并依赖庞大的顾客信息库进行长期促销活动的一种全新的销售手段。此外,微信大众帐号可以经过后台的用户分组和地域操控,完成精准的音讯推送,与客户建立一对一的互动沟通关系。
多种渠道营销,打造微信端后续服务
传统的金融消费以“推”为主,依靠客户经理的推销和柜面人员的推介。而互联网金融开创了以“拉”为主的金融消费模式,通过网上交易、移动支付等手段增强金融服务的可获性、及时性和便利性,从而自发地吸引客户。而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做到这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把看似无关的金融应用与具体的生活场景连接在一起,实现了线上金融服务与线下客户需求的有机结合。这种产品的线上线下一体化,也被称为应用场景化。如果银行一旦沦为虚拟账号间资金流通的管道,就失去了与客户的直接联系,那银行产品研发、市场营销、交叉销售都将成为无源之水。银行应该要主动贴近客户,将金融服务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注重用户体验,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
建立起一个平台化的信息平台之后,银行可以借鉴互联网企业“以客户为中心”设计和管理流程的思路与作法,利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技术,得出客户基本信息相关的“硬数据”之外,并及时获取客户的消费习惯、消费意向等“软数据”。在针对客户信息进行市场研究的基础上,对客户价值进行分析,是有效实施客户细分,开展差异化营销的立足点与出发点。然后根据市场中消费者的地理因素、心理因素,利益因素,行为因素等将目标市场划分为不同的消费群体,在此基础上以资金价格为杠杆,按照客户为商业银行带来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的各项资源,测算出不同客户给商业银行带来的综合效益,从而根据不同细分市场顾客的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P2P,【司马光】互联网金融下的银行服务转型升级实施客户细分,提供个性化需求服务
互联网金融是一种典型的平台型商业模式,其精髓在于通过打造一个完善的、成长潜力大的开放型、包容性的生态圈,让更多的利益相关参与进来产生流量,然后平台企业将流量变现创造商业价值。对银行而言,客户流量意味着数据积累和市场机会,如果没有足够的客户流量,银行的客群增长和价值创造也就无从谈起。因此,面对互联网金融在平台与流量方面的强有力冲击,银行必须学会基于客户细分领域的强需求、硬需求,着力打造多层次的平台。不仅与线上电商合作,也与线下商圈合作,不仅重视自身业务平台的打造,也积极开展跨业、异业的合作,逐步将自身平台建设成为交易流的枢纽平台,在大流量数据中寻找客户、发现机会、精准营销。
搭建信息平台,发挥平台与流量作用
司马钱独家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互联网思维让“用户至上”的观念得以全面追捧。作为金融业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银行,只有建立一个金融品牌建设和差异营销战略良好的服务体系,才能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实现银行与客户共赢的目标。
作者/青青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