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网

养老保险打不过储蓄罐?

笔者认为,想让养老保险打得过居民的储蓄罐有两方面工作要做:一是政府应该果断地承担起偿还历史债务的责任,尽早弥补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的巨大缺口,解除公众对在养老保险的后顾之忧;二是应该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刚性的法律保证养老保险基金的“安全”。

比如《美国联邦刑法典》中规定了“侵占养老金与福利基金罪”,新加坡在《中央公积金法》中更是设专章规定了针对养老保险各类犯罪行为。这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只要有了这两点,公民和政府信任就会建立,社会契约就会形成,养老保险打败居民储蓄罐也就自然而然了。

所以,养老保险打不过储蓄罐是一个警示,如何让底层民众对未来充满希望,如何让养老保险取信于民,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作用,可说是对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诚意的最大考验。

有人说,适度保持对政府的不信任是政治文化的健康表现。即便如此,“宁愿每月自己在储蓄罐里放上50元,也不愿意交养老保险”的现实,已经足以促使公共管理部门警示与反省。

从社会信任的角度看,养老保险社会保障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赢得公众对于政府的支持,也能够使人民对政府丧失信心。虽然有了养老保险,但是依然有57%的人觉得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公民对养老保险制度的不信任可能导致的后果,是公民对养老保险失去信心,影响到公众对缴纳养老金积极性,甚至产生拒缴危机,比如一些地方发生的农民工退保风潮。更重要的是,国家对于社会成员做出的提供社会保障的承诺,一旦不能落实,将伤害公众的情感,降低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指数。

“宁愿每月自己在储蓄罐里放上50元,也不愿意交养老保险”,说明人们对这一社会契约存在某种担心和非信任。笔者认为,这种心理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近年来,养老保险资金被挪用的事情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如去年闹得沸沸扬扬的广州8亿社保基金被挪用事件;再就是报道中所提到的资金缺口问题。

据统计,我国养老金统筹基金年均缺口717亿元,总缺口达2.5万亿元,相当于我国一年国民经济总收入的1/3。这种严峻现实很容易让人们对政府的“兑现”能力产生怀疑。在这种情况下,“保守”和“现实”的老百姓很容易就会产生宁可相信储蓄罐也不信任政府的想法。

养老保险是国家为化解公民老年风险而提供定期收入的社会保障制度。通俗和大体的讲,就是老百姓在还“年轻”、还有工作能力时,把养老保险费用按规定定期交给政府保管,然后等自己退休之后,政府再把这笔钱返还给老百姓,从而形成良性循环,使每个人都能老有所养。

因此,养老保险制度实际上就是公民与政府的一个社会契约,一种互相的信任,一个政府对公民的承诺。一旦这种信任出现问题,那么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就面临很大的风险。

养老保险打不过储蓄罐?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实施的一项调查显示,九成以上的人现在担心养老问题,人们对仅靠养老金维持退休后的生活普遍缺乏信心,57%的人觉得养老还得“靠自己另外攒钱”,37%的人认为退休后自己生活水平将“严重下降”。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
Copyright © 2013-2014 首页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