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云峰认为,从出现问题的公司来看,问题通常在于资金的把控上,把客户资金和自用资金混用,导致风险事件发生。随着行业的进步,包括和人行系统数据的对接,行业的操作会一步步正规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相关资金风险都将极大地降低,用户合法权益的保障也会逐步得到规范。
在支付清算协会近期发布的一份风险提示文件中称:“近期,部分预付卡机构暴露出经营管理不善、风险防控能力薄弱等问题,有三家获牌预付卡机构陆续发生风险事件,现对从事预付卡发行与预受理的成员单位作出风险提示。”
“预付款的商业模式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带着原罪的,不少公司就是冲着其预付金去的,而央行监管之下肯定不会允许灰色商业,在这个矛盾下卡公司只会越来越难熬,巨头趁机兼并收购,在发放三批牌照之后就有地方区域性卡公司找我问有没有要收购的。”刘刚说。
而类似上海畅购这样的预付卡行业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刘刚认为,上海畅购的“倒闭”只是开始,未来预付卡支付行业可能引发倒闭潮。
第三方支付第一“倒闭”案曝退出机制漏洞“在未来一两年内整个行业一定会蓬勃发展,运作也一定会更加规范化。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结束,大浪淘沙,有自己特色的支付公司会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脱颖而出。”侯云峰说。
支付行业或引发倒闭潮
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侯云峰表示,支付行业正处于业务发展的风口浪尖期,企业在做好业务拓展发展时,居安思危是非常必要的。不过,侯云峰也未就未来海科融通可能退出支付业务时如何保障用户权益给出方案。
另一方面,央行只是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终止业务时提供用户权益保障方案,对于平时运营中则没有相关要求。在包括支付宝、财付通等知名企业在内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为用户准备的服务协议中,记者也没有找到相关条款。
不过,这种理论上的、概括性的要求在实践中可能会存在诸多变数。比如倒闭的公司通常都会存在多个债权人,对于客户沉淀资金的偿还在偿还顺序上如何处理?再如像上海畅购这样,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没有资金退还怎么办?
P2P,第三方支付第一“倒闭”案曝退出机制漏洞具体包括,除对客户知情权、隐私权的保护措施,在对客户选择权的保护措施中还提出,明确可供客户选择的、两个以上客户备付金退还方案。可以理解为,当第三方支付公司终止业务时,需要将沉淀资金退还给用户。
记者查阅了央行2010年制定的《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其第十五条关于支付机构申请终止支付业务的应当提交的文件中要求包括客户合法权益保障方案(仅此一句);后来公布的补充细则中第二十八条又进行了细化。
善后环节存空白
除第三方支付备付金监管上的漏洞,上海畅购公司“倒闭”风波带给行业另一启示是,不同于普通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往往涉及用户上亿的沉淀资金,如何通过完善的退出机制保障这些用户的合法权益值得思考。
中国支付网主编刘刚认为:“因为没有罚则,所以客户备付金的监管基本形同虚设,预付卡的商业模式就决定了卡公司要对备付金动脑筋,保护客户权益应该让监管部门来一次备付金彻查,达标一家放行一家。”
第三方支付第一“倒闭”案曝退出机制漏洞尽管行业称之为第三方支付“倒闭”第一案,但是随着当地央行机构的介入,畅购仍在维持运营,只是商家开始根据该公司提供的拨款金额对外提供刷卡消费,不少持卡用户被迫排队到半年之后才能使用。
根据不完全统计,畅购卡公司牵涉的资金仅宁波一地就有约4亿元,其总部所在的上海该数字可能更高。
上海畅购是一家主营预付卡业务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去年12月初,就有商家突然暂停该公司一卡通使用,官方恢复交易的承诺也未如期兑现,后来又有消息称老板挪用资金用来投资遭到失败,已经不知去向,最终引发了日前大量用户聚集畅购总部讨说法的事件。
自央行2011年5月颁发第一批第三方支付牌照以来,拿到牌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数量连年增长,而上海畅购日前发生的“倒闭”事件,则第一次将能否退出、如何退出这个问题抛到了行业面前。
备付金监管形同虚设
P2P,第三方支付第一“倒闭”案曝退出机制漏洞随着第三方支付野蛮生长时代的结束,淘汰赛即将成为下一阶段行业发展趋势,而畅购卡所属的预付卡行业形势尤其严峻,这使得如何完善第三方支付的退出机制显得尤其紧迫。
在非金融机构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中,央行要求第三方支付公司终止业务时必须提供完善的用户权益保障方案,但《中国企业报》记者查阅多家第三方支付公司的服务协议了解到,并没有一家就终止业务时如何保障用户权益给出说明。
第三方支付缺乏退出机制的问题正在随着行业“倒闭”第一案的上演凸显出来。近日有报道称,上海畅购卡公司由于资金链出现问题致使数亿元预付卡无法使用,一度引发用户“挤兑潮”。
温馨提醒:随时光飞逝,岁月变迁,文章观点,准确性、可靠性、难免有所变动,因此文章观点仅供参考!